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7平方公里的村庄,实际居住人口约4200人,其中外来的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约3200人……在浦江镇联星村,如何让外来人员与本地村民更好地“融合”,是摆在联星村党总支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乡村治理中,联星村连‘新’又连‘心’”,联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徐悦介绍,通过打破内外界限,让新时代城市建设者变“流入”为“融入”,逐步实现从单纯的“居住共同体”到共建共治共享“治理共同体”的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纽带”链接“大群体”

“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需要一个‘纽带’,而要发现这个‘纽带’却不容易。”徐悦向大家娓娓道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胜男正是连接本地人与外地人的“纽带”

郭胜男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一位外来媳妇,在新老村民中,大家很认可这个“东北妹妹”,对她相当“服气”。嫁到联星村时,语言沟通、生活习惯、身份属性等等都是摆在她眼前的“坎”。“上海话对北方人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语言”。每次参加村里的党员大会,郭胜男只能瞪大眼睛,看着大家交流。好在村民们日复一日、大事小事多维“输入”,不仅帮她克服了语言关,也让她从拘谨怯生到逐步融入。垃圾分类、平安宣传、舞蹈表演……许多场合,大家都能见到郭胜男的身影。

在一次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村组内有位做搬运工作的租户喜欢将捡来的旧器物堆放在门前场地上,不仅影响通行,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多人劝说无果。大大咧咧的她带着东北姑娘的豪爽和直率,上门竟做通了这个租户的思想工作,顺利同村民们将堆物清理干净。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联星村党总支觉得郭胜男是个合适的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链接纽带,将她吸纳为分支部委员协助党总支开展外来人口管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胜男服务村民

如今,成功经选举成为支部委员的她,在村内开始了特殊的工作,负责外来城市建设者管理、党员发展、志愿服务队优化、电动自行车入户排查……“从未想过会以这种身份和形式,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生活的村庄越发美好,我觉得很有意义和价值。”郭胜男说。

这里有想要的安居和乐业

联星村内有两家与村共成长的企业,其内有不少是新市民,通过资源优势互补、互促共进,村、企得到联动发展,也让这里的市民有了想要的安居和乐业。

上海联乐实业有限公司是1990年代初,村里引进的一家高质量工业生产企业。之前,企业厂房建设遇到困难,村委主动协调上级部门和周边村民,帮企业解决了用地问题。联乐实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村域发展贡献力量。“我们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员工几乎都是外地人,有一定的招工门槛。但我们也尽力通过专业化培训,释放一些技术岗位提供给村里的一些村民。”联乐实业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为本地村民解决就业难题

除了解决村民就业,联乐实业还发挥党员领头雁+“大家长制管理”的优势,在基础设施修缮维护、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积极参与

无独有偶,联星村另一家企业维特服饰,也是1990年代在村里由一间小厂房逐步发展至今的,70%以上的员工都是外来人员并且租住在村内,一线生产的高强度轮班工作需要寻求释放压力的出口。为此,联星村将妇女之家、工会之家等直接设立到企业厂房里,零距离打造凝聚和服务企业员工的活动阵地

“村里每年的纳凉晚会是我们员工津津乐道的文化活动之一,村委搭台+企业捐资+村民自演的模式,也让我们以文化融入,积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维特服饰相关负责人说。

“小阵地”提供“大服务”

村内外来建设者集聚,村口林海公路和江月路车流如织,联星村如何更好地服务在这里工作、居住和路过的外来城市建设者?党群服务中心更新升级成了问题的突破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联星村党群服务中心设计图

今年初,在区镇两级支持下,联星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改建被提上日程。一场场议事会,让本地村民、企业员工、快递小哥、村委门口等待校车的孩子和家长参与进来。党群服务中心也逐步设计成为他们“心目中的样子”:新老城市建设者的红色联动阵地,家人愿意常来、路人愿意进来、建设者慕名而来。

徐悦介绍,这里将针对不同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供给。比如,“联星”大本营,将为建设者和村民提供“15分钟生活圈”招聘信息;“建设接班人”悦读小站,将专门为假期来沪的留守儿童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并针对性配备海派文化书籍,让他们透过书籍了解上海、认识上海,领略海派都市魅力。

与群众贴心,距离上要贴近、感情上要亲近、行动上要靠近”,徐悦介绍,联星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就是要盯紧需求、靶向服务,让其成为传递温暖和能量的“新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李逸

初审:赵若楠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