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田种植结构,提高群众从科学种植意识和水平,最大程度发挥现有耕地作用。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上塘镇充分发挥区域优势,通过稻药轮作模式引导农户“冬种药材,夏种水稻”,既能保证粮食稳产,又能增加土地利用率,真正实现了“一田双收”。

近日,走进黄平县上塘镇紫营村,村民们穿着防水胶靴、戴着草帽,正在忙碌地采挖太子参。待收割结束后进行水稻栽种,这里将变成一片水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紫营村村民正在采挖太子参(黄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稻药轮作,有效利用水田空档期和撂荒地,在上年9月左右水稻收割后进行中药材的种植。次年6月,待中药材成熟采收后,又进行水稻轮作。”上塘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黄龙皓月介绍。

由于中药材种植市场前景较好,上塘镇与当地企业、专合社、家庭农场达成合作,由企业提供药苗和技术指导,并对农户种植的中药材进行收购加工,帮助解决销路问题,给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吃上了“定心丸”。黄龙皓月说:“目前上塘镇木江村、团坡村等村已种植中药材3100余亩,产值达3000万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子参长势良好(黄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我们村采取稻药轮作模式发展产业,通过兴药种粮交替式耕作,确保地里保护和增产增收互补互促。”上塘镇紫营村党支部书记张凯峰介绍说,村“两委”牢牢抓住贵黄高速的速度力量,积极引进返乡创业人才回乡发展农业种植,积极推广复种、轮作等种植模式,着力在“钱粮双丰收”上下功夫,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实现一地两用、一田双收。

“乡村产业振兴,要算好‘一地两收’的账,还要算好生态互补的账,更要算好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的账。”上塘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代杰安介绍,镇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统筹农技力量,下沉田间地头,做好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就近用工等具体服务,实现产业多元、效益向好的预期发展目标。

据统计,该镇今年共发展药材产业村8个,引进返乡能人药农10余名,种植中药材3100余亩,预计可生产药材40多吨,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个。

“以药促产、药粮轮作,让药材增产成为真正的‘药财’,让粮食稳产成为端牢饭碗的‘定心丸’。”上塘镇党委书记粟明炎说。(黄锡花)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