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记者 董 凤

近日,全国各大高校纷纷晒出融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尖端科技工艺的录取通知书,被网友戏称为“别人家的录取通知书”,还有人问能否“以旧换新”,也有人为故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于名校录取通知书而自豪不已。近年来,各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上“做文章”已成为文化新潮流。

浙江理工大学2024年录取通知书名为“锦绣前程”,匠心独具地将“宋锦”“苏绣”和“书画丝绸装裱”三项非遗工艺融入设计之中,借助数字技术,令传统工艺焕发新的光彩。录取通知书上的新生名字,都是由苏绣非遗传承人一针一线绣上去的,每位同学拿到的都是独家订制版。

“这份非遗录取通知书,不仅是入学的凭证,更是一份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艺术臻品。”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处长梁琳表示,作为百年丝绸学府,这份录取通知书代表着学校对学子们锦绣前程的美好祝福。

复旦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也穿上“新装”,采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潞绸织造技艺面料作为封面,将独属的“复旦蓝”与非遗文化融合,尽显古籍装帧美学魅力。

作为苏州民间传统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版年画最主要的特点是“一版一色”套印而成。苏州大学2024年本科录取通知书将学校文化底蕴和姑苏非遗进行融合,以江南园林的花窗和象征莘莘学子的桃李之花为主要视觉符号,结合桃花坞木版年画对“创”“刻”“印”制作工序的匠心钻研,引申出核心理念——“刻印梦想,桃李东吴”。这版“年画风”的录取通知书为诸位新生带去无双希冀,愿他们未来的大学生活如年画般色彩斑斓,光辉熠熠。

今年是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该校本科录取通知书以“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为主题。录取通知书内“世纪之门”徽章通体金黄,以数字“100”的形态汇聚光影,充满科技感。两个“0”中间镶嵌的分别是由中大物理学院师生和校友团队共同研制的校徽石英片、中大校友捐赠的芯片原材料硅晶圆,致敬中大老一辈科学家的同时,也意在激发新一代学子的好奇与热忱。新生用手机手电筒等光源照射石英片,可以看到孙中山亲手撰写的中山大学校训的全息图案。

中国电子科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外观是一份包装精美的礼盒,封面上有一个等待开启的日晷机关,旋转开关寓意“开启大学时光,迈入人生新篇章”。开启机关后,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精美的“成电银杏叶芯片”,固定在日晷上,围绕芯片折射出学校大事记。这片“银杏叶”别具巧思,银杏流沙环绕着一个5毫米见方的“硅芯片”,这是专属成电人的浪漫,“每一颗都出自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师兄师姐之手,由他们亲手制作。”

这一波高校在录取通知书中嵌入非遗、高科技元素的操作在微博上引发热议,相关话题迅速喜提热搜。录取通知书是青年一代开启人生之路的金钥匙,又何尝不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折射、文化强国的写照。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每一位新生而言,大学录取通知书是人生大事,值得终身珍藏,“不需要太多预算,高校将录取通知书打造成为值得收藏的纪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