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暑节气的到来,而再过几天就是“三伏天”了。老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而今年的入伏是在7月15日,农历的六月初十日。

而且不同于往年,今年的三伏天不仅时间跨度长达40天,并且在民间还有着“四人要躲伏,躲出一年好运气”,那到底是哪四人呢?我们不妨一起来了解下吧,看看有没有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今年三伏天的独特之处

三伏天,作为一年中最为炎热、潮湿和闷热的时段,也被称之为最容易生病的一段时间,所以三伏天也被称之为一年中最危险的,因而历来备受关注。

据农历计算,今年的三伏天时间表已经公布了:头伏是夏至节气后第三和第四个庚日,从7月15日开始,至7月24日结束,共10天;

而中伏则是从夏至节气后第四个庚日开始的,从7月25日持续到8月13日,因为是加长版的三伏天,今年是双“中伏”,所以时间也翻倍了,一共长达20天;末伏则是从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开始的,从8月14日开始,至8月23日结束,又是1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整个三伏天共计40天,比往年更加漫长,预示着今年的酷暑将尤为难耐。而且在民间关于今年的三伏天,还说它“母伏”、“晚伏”的说法,因为入伏当天在农历的单数,所以是“母伏”,反之就是“公伏”。而老话也说了“公伏爽,母伏凶”,预示着今年的三伏天也是比较热的。

还有关于三伏天的早和晚,则主要是看它是在农历六月,还说在五月入伏,前者就是属于晚伏,而后者就是早伏。而今年是六月初十入伏的,也就是属于“晚伏”。同样在民间也有“早伏凉飕飕,晚伏热死牛”的说法,由此可见,这都说明了今年的三伏天是很热的。

值得一提的是三伏天的形成,与太阳直射点的北移密切相关。随着北半球白昼时间的延长,太阳辐射的热量愈发强烈,使得地表温度不断攀升。这一时期,不仅温度高,湿度也大,导致人们体感上更加闷热难耐。因此,三伏天成为了人们需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的重要时段。

二、“四人要躲伏,躲出一年好运气”,是哪四人要躲伏呢?

在过去一些地方的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其实这也不足为奇,因为三伏天的“伏”就是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即要躲伏、躲藏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加上“伏”与“福”谐音,有纳福吉祥富贵之意,所以就认为,在三伏天对于一些特殊的人群来说,躲伏能帮助他们避免麻烦,甚至还能带来好运气。那到底是哪四人呢?

第一:年长的老人。

对于老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高温和潮湿环境的适应能力也相应减弱。

三伏天的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引发老人中暑、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因此,老人应尽量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保持室内通风凉爽,并适当补充水分和营养。

第二,婴幼儿。

对于婴幼儿来说,他们的血管还比较的细小,身体尚未发育完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三伏天的高温天气容易使小孩出现中暑、脱水等症状。

家长应加强对小孩的监护和照顾,避免小孩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并适时为小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尤其是要提醒孩子们,千万不要去水源地玩耍,禁止私自下塘下河洗澡。

第三,大病初愈者。

大病初愈者身体尚未完全恢复,抵抗力较弱。三伏天的高温高湿环境容易加重病情或引发新的健康问题。因此,大病初愈者应注意休息和调养,避免过度劳累和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第四,身体有基础病的人员,也要注意。

对于有些身体本来有基础病的人员来说,在三伏天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此期间不可以过度贪凉,比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或者是风扇直吹,还有些吃太多的冷饮和冰镇西瓜等。

另外要注意的,就是不可以熬夜。在白天最热的时候不宜外出,更不能做剧烈运动,以免中暑,或者是热射病,那是非常危险的。

今年的三伏天不仅时间长、温度高,极端天气也频繁,还有可能是近些年来最热的一个三伏天了,所以大家还是要注意一下。特别是对于以上四类人员来说,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高温天气下保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有了更多应对高温天气的手段和方法。例如:合理使用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多喝水、多吃清淡的食物等。这些措施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高温环境,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