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关品方
很多朋友们可能不知道,梁从诫(1932-2010)是中国最早期杰出的环保人士,曾任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和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他被誉为“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梁从诫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长子,父母替他取名从诫,是鼓励他追随古代营造学家李诫、从事建筑工程并继承父母的专业。梁思成选择研究建筑,是听从父亲梁启超建议后自已作出的决定。思成的选择也造就了林徽因在学问上的追随(专业:绘图设计师)。梁启超替长子取名思成,顾名思义是希望儿子为思慕成功而努力不懈。
梁启超是谁?不用太多介绍,他是1898年晚清百日维新制定改革策略的主脑。梁氏祖孙三代延续性的成功,是由于家风传承的强大基因,一言以蔽之,是家国情怀。梁启超毕生致力开启民智,不忘伤时忧国,对子女的教育是修身齐家、精忠报国。梁启超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是世交。林氏家族满门忠烈,为国为民。林徽因幼承庭训,同样地对国家怀有深刻的民族感情。
梁思成在日本出生,11岁(1912)才回国。他和林徽因在美英加法德意等西方国家有多年留学、生活及研修体验。他们两人完全有条件在外国舒适地优悠过活,但学成(并结婚)后即听从梁启超的教诲回国效力(1928年,先到沈阳),为祖国摆脱苦难、建设明天而献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们迁居北平)。
1933年(梁从诫1岁,长女再冰4岁),林徽因29岁。她和丈夫梁思成(32岁)一同来到河北省正定县考察古建筑。第一次是在4月,阴晴无定;第二次是在11月,雪雨彻骨。不单止天气如风刀霜剑,更兼国事蜩螗,兵荒马乱。华北政局动荡,日本皇军侵占东三省后,大军压境,北京、天津和河北省(华北平原)濒临被日军大举入侵,危在旦夕。
正是在这个时候,梁思成和林徽因出于对中国古建筑的热爱,为了传承中华文化的瑰宝,按图索骥到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以文字、照片和绘图把它们记录下来,免被战火毁灭。他们来到正定考察这里的古建筑,对建造年代、材料构造,艺术形态、文化价值作出科学的分析,为正定的古文物保护、修缮和评价提供了权威的论述和历史考证的依据。这是对中华文化古建筑遗产的抢救运动。这方面的工作,梁思成有舍我其谁对历史负一己责任的悲情,惘惘中感到有家国濒临绝境的威胁,因此决心要尽快和恶化中的时局赛跑。为了保存国家的文化命脉,对包括正定在内的所有最重要的一批古建筑以现代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并记录下来,为子孙后代的传承作出责无旁贷的贡献。
梁思成和林徽因对正定的考察,第一次是从当年4月16日开始,早出晚归8天。回清华后,同年8月整理出正定调查纪录。他利用在教学与研究之间的空隙,以突击的方式对隆兴寺内的天王殿、摩尼殿、转轮藏阁、弥陀殿、毗卢殿等殿阁、周边四塔和其他重要文物,以摄影、绘画及测量的方式详细地记录下来。他们第二次重访正定考察时,带上助手详细检查图稿并重新测绘,对这座始建于隋朝(大约在公元586)的隆兴寺、历经北宋、金、元、明各代的扩建、修葺和增建,以至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间的大规模重修,一直到大约公元1735,前后共约1149年的嬗递,饱历风霜而屹立不倒的建筑群深入研究。他们对里面的毗卢佛像、泥塑金装阿弥陀佛、大悲阁塑壁、须弥座雕刻、千手千眼观音铜像、7米高的弥勒菩萨、铜铸双面佛像、四方胜景壁画、令人神魂颠倒的倒坐观音、集藏书、传道和祈求于一体的多功能转轮经藏等稀世奇珍,逐一勘察,无一遗漏。这些无价之宝无可取代、凝重著厚实的华夏文明。梁思成盛赞隆兴寺为京外(京城之外)名刹之首,可谓一锤定音,绝非过誉。
1946年,梁思成赴纽约参与对联合国总部大楼的建筑设计。1959年,为庆祝建国10周年而兴建的北京十大建筑,梁思成是总设计师。他更是提出北京“中轴线”的第一人。在繁忙的教研工作之余,他对隆兴寺情有独钟,30年来间关不断,详细地考察了正定所有的古建筑群,并提出了很多权威性的宝贵意念,为正定的文物保护指明了方向。
笔者上周因缘际会,到正定县盘桓整日,较详细地了解隆兴寺的前世今生。导游的专业介绍如数家珍,充满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对比1933年的败瓦颓垣,91年匆忽过去,今天的隆兴寺、古城墙、还有那四个建于不同朝代各有独特建筑风格的宝塔,在夏末秋初湿润的空气中傲然屹立;逾千年的古树,枝头在和煦的日照下迎风摇曳,自然环境受到充分照护。抚今追昔,对梁启超、思成徽因和从诫祖孙三代的家国情怀深有所感。祖国的今天,如你们所愿。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