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题记】今年是北大国发院(前身为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英文简称CCER)成立三十周年。国发院走到今天,能在教学、科研、智库等领域有所成就,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离不开师生校友的接力开拓,风雨兼程,以及各界的呵护与鼎力支持。值此30周年之际,我们特别启动“我与北大国发院(或我与CCER)”主题征文,欢迎师生校友和各界伙伴不吝赐稿,通过您的文字,共同走进那不曾褪色的岁月,也鼓舞更多人砥砺前行。本文作者为北大国发院EMBA2005级校友孟恭明。

北大国发院的校园中,有这么一条小径——光明行小径。这条小径,对于我以及光明行的团队来讲意义深刻,它象征着我们作为北大国发院校友,一直在秉承学院倡导的家国情怀,去发光发热,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北大国发院三十周年的里程碑时刻,我想用历经十九年的光明行之路,来讲述我与北大国发院的缘分,讲述让我一直坚守的家国情怀——“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

缘起

2005 年,我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师从林毅夫、周其仁、海闻、杨壮、胡大源、李玲等教授们学习的时候,深入了解到北大精神的家国情怀。

2006年7月的一次课间休息,在朗润园万众楼前,全日制MBA2005级校友杨永晓带佐钦仁波切与我相识,其间了解到四川甘孜佐钦的美丽风景并提及了当地众多患病的乡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左一)与佐钦仁波切

根据仁波切的描述及高原特点,国发院EMBA2004级校友、已故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张兴儒判断当地有不少白内障患者,计划去帮助做一些白内障手术。与一些北大校友商议后便组织开启了佐钦光明行。当时在西安杨森工作的我,带着药品,与董艳丹、郭莉莉、莫大勇等同学一起踏上了前往佐钦乡的征程。既为欣赏那片美丽的风景,也为给当地患者带去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抵达佐钦寺的当天与葛噶活佛一起

驱车三天三夜,舟车劳顿抵达雀儿山脚下的佐钦乡白马塘,入住寺院简陋的客房。抵达首日夜晚,便有一个因吃牦牛肉中毒的3岁孩子被送来,我们迅速展开紧急抢救,格嘎活佛也彻夜念经祈祷。次日,孩子得救了,活佛说,这孩子与我们有缘,也预示了我们的到来会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埋锅造饭煮面条

当地海拔高达四千多米,条件艰苦,手术消毒设备一上高原就罢工了,我们只能用煮饭的高压锅来消毒手术用具。而我们在土坑中埋锅造饭,煮面条充饥。尽管高原反应让人备受折磨,但张院长依然成功地用手术刀进行了15例白内障复明手术。

返校后,我们在班级中进行巡展。课堂上展示的当地美景和贫困人群充满期待的眼神令人动容。当汇报结束,林毅夫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犹豫地将钱包中所有的现金2593元全部捐赠,我们班的同学们也踊跃慷慨解囊,现金募集了62930元。中石化的马永生同学,新希望的刘畅同学,我们班的刘章毅同学为活动提供了后勤保障的运输工作。

“把流动的白内障手术车开到青藏高原,把最先进的技术带到佛教圣地,用精湛完美的手术让藏族同胞看到雪域蓝天,播撒光明于青藏高原,让爱飞翔于雪域蓝天。”正如当年的感谢信中所讲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当代企业家的特征,更是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校友的标志。我们把北大的传统,BiMBA的精神带上了海拔四千米的雪域高原。

坚持

在张兴儒院长的带领下,北大国发院与上海眼科界联合打造的公益品牌行动“慈善光明行”每年都能成行,坚持前往“老少边穷”和医疗薄弱地区的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诊治与手术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张兴儒院长在途中(左起为郭莉莉、孟恭明、张兴儒、董燕丹)

从2006年到2016年,十年的时间,“慈善光明行”先后赴雪域高原、天山脚下、黄土高坡、蒙古草原、彝族越西、云南边陲、青海果洛、遵义习水、西藏拉孜、甘肃瓜州,十年十站,“慈善光明行”在张兴儒院长的带领下一直坚持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6年丝绸之路光明行首站,陕西石泉站,在西安大雁塔广场玄奘塑像前合影。这也是张兴儒院长的最后一次光明行

2017 年9月初,一支仍以上海眼科队伍和北大国发院师生校友为主体的光明行队伍来到祖国的南疆叶城县,这支队伍取名为“丝绸之路,光明之行”,因为张兴儒希望能有一支队伍沿着丝绸之路多做一些善举。

在出发前的几日,得知我们的领队张兴儒院长已进入弥留之际,在他清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我们的“丝绸之路,光明之行”的新疆首站,表示只要他身体可行,还想与我们一起走进新疆。

然而令人悲痛的是,当我们的队伍抵达叶城的当天,张院长与世长辞,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心心念念的光明行战友们。在抵达叶城县的当天晚上,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张院长举行了追思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光明行叶城站,抵达当晚设置灵堂纪念张兴儒院长

传承

在代理领队李青松教授、北大国发院杨壮教授、上海交大附属新华医院赵培泉教授等的主持下,大家一起回忆了“慈善光明行”的缘起和过去十年的发展,深切缅怀张兴儒院长在过去十年对“慈善光明行”的卓越领导和辛勤付出,他的奉献精神、坚定信念和无私爱心,尤其是开拓精神为光明行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和指引。

经过这次追思会,我们更坚定地认为张兴儒的精神特别值得传承和发扬,我们进一步坚定了将光明行活动持续走下去的决心与信心。

特别感人的是,张兴儒病逝后,他的夫人潘山也从一份巨大的痛苦中挺过来,和光明行的一些队员们继续扛起“慈善光明行”的旗帜,走过了一站又一站。

七年来,我们“丝绸之路,光明之行”的队伍也走过了南疆的大片土地,领略了这里的山山水水。我们的足迹踏上了帕米尔高原,穿越了红其拉甫口岸。无论多么艰难险阻,我们始终坚定地为南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眼疾患者带去光明,送去温暖和希望。我们也为当地的眼科医生带来了新的知识与技术,通过“一对一带教”项目培训他们成为当地医院眼科的骨干力量,为当地及周边百姓的眼疾治疗提供了及时救治。

当时我的孩子才四岁,我回家把这些所见所闻,讲给他的时候,我看到他闪闪发光的眼神,孩子是弱小的,但是眼神散发出一种力量,是浩瀚星空,是蓝天白云,是那种希望爷爷奶奶也能重见光明的期待,是那种期待着我什么时候能带着他去看看“丝绸之路,光明之行”。那种光,给予我很大动力,也让他在往后的日子靠近光,追着光,成为光,散发光,期待光,感受光,热爱光,温暖光,后来2017年读初三的他首次参加了“丝绸之路,光明之行”,成为了一名少年营队员,从此以后每年都参加“丝绸之路,光明之行”,高考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专业,现在是南京医科大学九年制直博生,今年也参加了叶城光明行。这些年,很多北大校友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丝绸之路,光明之行”,比如EMBA2006的校友王守良带着儿子王艺霖,王慧英带着女儿白佳睿,EMBA2003的校友朱燕萍带着女儿李然,周小红带着女儿陈佳琳、陈佳筠,焦炜然带着女儿焦赫扬等等,一代又一代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叶城光明行青少年公益营合影

光明行小径

2021年,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承泽园启用仪式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时刻,为了表彰“慈善光明行”和“丝绸之路,光明之行”多年来的卓著功绩,专门在新的承泽园校区设立了一座意义非凡的石碑——光明行小径。这一举措不仅仅是对以张兴儒为核心的开拓者和众多传承者在光明事业上持续努力的肯定,更是对其未来发展的殷切期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光明行小径石碑

光明行多年来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其影响力如涟漪般不断扩散,为社会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改变。光明行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为无数处于困境中的老百姓送去了希望与温暖。通过提供免费的眼科医疗服务,让那些因贫困或偏远地区医疗资源匮乏而无法得到有效治疗的眼疾患者重见光明。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治愈,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生活的重新启航。

每一次光明行的活动,都是一场爱心的传递与汇聚。医疗团队不辞辛劳,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共同编织起一张充满关爱的网络。这种力量超越了个体,凝聚成了一种强大的社会正能量,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投身公益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承泽园落成仪式上举行的光明行小径揭幕仪式

光明行小径的设立,是对过去成就的铭记,也是对未来责任的担当。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还有众多的百姓在等待着帮助,还有漫长的道路需要我们去跋涉。这一荣誉激励着我们将光明行的行动坚定不移地持续下去,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模式。

未来

如今光明行即将走完第二个十年,大家再次思考下一个十年光明行将如何走,怎么走的问题。令人欣喜的是,在初中和高中时加入光明行的,我们曾经少年营的小朋友们,如今已有六七位在高考时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医学专业,并以大学医学生的身份参与到今年7月的新疆叶城光明行活动中。看着他们的成长以及对慈善事业的理解和对光明行的热爱,我们这些年过半百的过来人也是倍感欣慰,传承,既是家国情怀的传递,也是爱与奉献的延续。此外,这些年光明行陆续引入各方力量,解决贫困地区人群的眼疾问题。今年,中国社会工作委员会退役军人联合工作委员会的加入,将光明行带入军营,为边防哨所战士们的眼睛健康贡献社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与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退役军人联合委员会合作,光明行走入南疆某部军营

光明行的第二个十年,走进海南乐东、新疆莎车、黑龙江龙江、新疆巴楚、黑龙江克东、新疆泽普、海南白沙、海南三沙、青海格尔木、新疆塔县、新疆叶城等多个地区。

十九年来,光明行的足迹遍布全国十一个省二十三个地区,累计眼科筛查近百万人,义诊 (门诊)超过两万七千人次,完成手术四千两百余例。为贫困地区和医疗资源匮乏之地的眼疾患者带来了光明,这不仅是身体的康复治愈,更是对心灵的慰藉安抚,是生活的重新启航。每一次行动都是爱心的凝聚汇聚,医疗团队与志愿者的无私付出,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同凝聚成强大的正能量,吸引着更多的人投身于公益事业。

我们期待更多社会力量关注光明行,让更多年轻人投身其中,扛起这面充满爱与希望的旗帜。

今年是北大国发院成立三十周年。国发院走到今天,能在教学、科研、智库等领域有所成就,对社会进步有所贡献,是一代代师生校友的开拓进取,风雨兼程,以及各界的呵护与鼎力支持。

值此三十周年之际,作为EMBA2005级校友,不仅对学院过往成就的深情回顾,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展望与期许。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长路漫漫亦灿灿,“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不仅承载着对古代丝绸之路辉煌历史的致敬,更寓意着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发院校友们携手并进,以眼科为契机,知识交流、经济合作、文化互鉴的广阔舞台上,继续点亮智慧之光,照亮前行的道路。北大国发院也为“丝绸之路 光明之行”新征程上提升了我们的战略愿景与行动指南。

光明行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是无数校友与社会志愿者用爱心和责任书写的一篇无私奉献的壮丽篇章。相信,未来光明行的脚步将永不停歇,为更多需要的人带去光明和希望。我们深知,每一个微小的行动都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每一份付出都在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光明行,是一条永不停歇的爱心之路,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