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3月19日注定是我终身难忘的一天。这天,不足17周岁涉世不深的我,和两邻居孙荣宝、谢佩琴结伴同赴贵州贵定插队。早上父母亲家人送我到上海的一个彭浦车站,车站的空地上已站满了人群,临行前的告别,气氛显得特别压抑。家长们拉着孩子的手低声交谈嘱咐着,等待着火车的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一会儿,陪送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吹着哨子不断催促大家赶快上车。此刻已是泪眼婆娑的母亲紧拉着我的手不松,想说点什么又哽咽说不出话来。我不忍见母亲伤心,狠了狠心轻轻地脱开了母亲的手,快步走到车厢门口登上列车。大部分同学都已进了车厢里,多数人簇拥在车厢小窗边,伸手向站台上的亲人们招手;我个子高站立在小窗口的后面,从窗口远远地见父母在不断地向我招手,母亲还在擦着眼泪……

突然一声长长的汽笛声,火车启动了,顿时车厢内外哭声连片,我终于忍不住泪水直涌而出。随着火车的加速行驶,车厢里的哭声也开始逐渐变小趋于平静。我们坐的车厢是一节由卧铺车厢临时改的坐铺厢,有人已躺着在休息,有人坐着,也有人站立在狹窄过道中大声聊天。高高的行李架堆满了行李,车厢里显得有点杂乱,里面的空气非常混沌。因为是知青专列,列车行驶没有正点的时间,一路上总是在给别的火车让道。

记得在江西的一个向西小车站,专列在那里足足停了几个小时才开动。3月21日上午七时,列车停靠在广西柳州站轨道上,我见有几位同学手拿着毛巾牙刷,下火车到车站的水笼头旁洗脸刷牙。已在车厢里待了两天两夜,感觉有点憋闷,我也拿洗刷用品跟着下了车洗漱,洗漱完又和几个同学在站台上闲聊。

片刻,车站里响起哨子声并传出让我们快上车的叫喊声。站台上的同学立即都涌到车厢门前,有几位男生抢先上了车门抓着车门的把手挤在车门边却不进车厢里,他们不让道我挤不上车。眼看车要开动,着急的我,慌忙之中匆匆跑到车厢另一道门,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把抓住护手站在车门梯上,但车门是紧紧关闭着的,我急得大声喊叫开门,火车已在缓缓启动,此刻我脑子一片空白。

忽然觉得身后一双有力的大手抱着我腰硬将我拽了下来,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车站执勤军人,他死劲地拉着我不准我再上车,望着加速远去的列车,绝望的我撕心裂肺大哭起来……

怎么办?第一次出远门被莫名其妙被掉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除了恐惧和焦虑就剩下流泪哭泣了。执勤军人还紧拉着我,一脸严肃地说:“车已经开走,跟我到车站办公室吧。”我流着眼泪只好听从跟着军人去车站办公室。

我边走边哭,当掏口袋摸手帕擦眼泪水时,方想起临行前母亲在我内裤里缝了三十元钱和数十斤全国粮票,这下可有办法了,实在不行我可买车票返回上海再作打算,心里似乎平静了点……

在办公室里,车站女负责人听完我的陈述后,温和地对我说:“小鬼!你不用怕,先在这里休息,一个小时后有一趟上海开往昆明的班次经过这里,我们派人把你交到该车次的列车长那里,你坐这班车追赶你们的专列吧。”我感激地连声道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一个小多小时后,我坐上了开往昆明的列车,那个年代交通不便,人们的旅行条件特差,车厢里挤满了人,我孤零零地傻站在车厢连接处离车门近的地方。几乎车每停一站,我都要下车打听我们的知青专列运行情况,得到的回答都使我失望,不知何时能追上专列?若是追不到专列我又怎么办呢?想想又惧怕起来,泪流不止。

车厢里有旅客觉得我蛮奇怪,问明了情况都表示同情,几位好心人还递食品让我吃,谢谢这些好心的人了,那时我一点食欲也没有。就这样在车上整整一天我不吃也不喝。夜晚,有好心人让了一座位给我,疲累惊吓焦虑了一天的我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

忽然我被车厢外敲锣打鼓的嘈杂声惊醒,去昆明的车也正好停在这个车站。我从窗口瞧前站台上还停着另一列火车,车上的人正在拿着行李下车。我推开窗门伸头大声询问,原来对面的车正是我们的知青专列,有部分同学在独山站下车,啊!我惊喜万分,总算追上了……

我急忙走到车厢门前要求下车,可是被告知去昆明的车仅是临时停车,是不能开车门的。天啦!这如何是好呢?急的我又放声痛哭。闻听哭声有几位旅客过来帮我出了主意说:“赶紧把车厢小窗口打开,你从窗口跳下去。”立刻有人帮助把窗门开大,我越过小茶机,从窗口猛力跳了下去。仅过片刻时间,去昆明的车就启动了,真是好险啊!

望着远驶的列车我频频向好心人招手致谢。转身我又一路小跑到对面的知青专列边,寻找我乘座的车厢,总算回到了大家庭的怀抱里。

深夜十一点多,专列到达贵定。我随大部队一起下了车,结束了一波三折的旅行。柳州的掉队经历终身难忘,而漫长的知青生活才刚刚开始。

两年后我送走了身边一位又一位上调知青同伴,最后知青户仅剩下我孤独一人,我还是掉队了。难道这次我真要彻底地掉队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后来我父母亲托关系将我转入浙江湖州插队,继续着知青生涯。直至1979年初知青大返城,我顶替母亲的退休,回到上海国棉七厂工作。

十年,整整的十年知青生活,我的青春大好时光已消耗殆尽。(感谢知青情缘主编刘乐亮老师荐稿)

作者简介:赵春荣,上海知青,1969年3月赴贵定县新巴公社插队落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