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0.003毫米,什么概念?大概只有你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

就是这么一个肉眼几乎不可见的细微差距,就能卡住一台航空发动机的喉咙,让无数科研人员彻夜难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掌握航空技术上处于劣势,再加上西方国家一直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我国的科研之路更加艰难。

但随着一个初中学历的小伙子出现,中国面临的多年科研困境竟然被打破了,对此国家直接奖励了800万元的“国家特殊贡献”奖以资鼓励。

那么这位创造历史的小伙子究竟是谁?他又为这项科研立下了什么样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农村跑出的“千里马”——

他就是出生在辽宁沈阳的洪家光,洪家光并没有什么强大的背景,他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洪家光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老四。

家里收入都是靠父母种地为生,但是常年辛劳却难以维持一家七口的开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洪家光从小就聪明懂事,看着父母为生计奔波,他暗下决心要好好读书,将来报答父母。

但是家中实在供不起那么多孩子读书,在洪家光初中毕业那年,他的母亲拉着洪家光的手对他说:“家光啊,你看看能不能不上高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心里一阵酸楚,但他明白家里的困难。"妈,我去读技校吧。那里学费低,还能学门手艺。"他坚定地说。母亲眼中闪过一丝不舍,但还是点了点头。

就这样,15岁的洪家光放弃了继续读高中的机会,选择进入沈阳黎明技工学校学习车工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节省开支,洪家光选择走读。每天清晨5点起床,坐4个小时公交车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

在拥挤颠簸的公交车上,洪家光也总是抓紧时间学习。他把厚重的技术书籍带在身边,即使站着也要翻看几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年时间里,他硬是在车上看完了4本专业技术书。

并且在技校的三年里,洪家光还如饥似渴跟着老师地学习着车工技术知识。

即使在嘈杂的寝室里,他也能全神贯注地钻研技术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渐渐地,洪家光不仅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还练就了一手精湛的车工技艺。

洪家光的勤奋和天赋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认可。而且在技校的三年里,他的成绩也一直都是名列前茅。

1998年,洪家光从技校毕业,来到了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国工匠的诞生——

初到厂房,洪家光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破旧的厂房墙壁上斑驳脱落,地面坑洼不平,机器设备看起来像是上个世纪的老古董。

车间里还弥漫着刺鼻的机油味,这里哪里像是生产尖端航空发动机的地方,简直就是一个大型废品收购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样的工作环境,洪家光心里充满了失望和困惑。

他曾幻想自己会在一个现代化的工厂里,为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力量。但现实却是如此残酷,让他一度想要放弃这个工作。

就在洪家光迷茫之际,一位老师傅看出了他的心思。老师傅名叫孟宪新,是厂里的全国劳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拍了拍洪家光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小伙子,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了眼睛。咱们厂虽然看起来破旧,但这里面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我们的工作关系到国家安全,你要有这个觉悟。"

老师傅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在洪家光头上,让他瞬间清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那天起,洪家光改变了态度,开始虚心向老师傅们学习。

他白天跟着师傅学习操作机床,晚上挑灯夜读相关理论知识。

很快,他就掌握了各种复杂零件的加工技术,成为车间里的技术骨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2年快到春节的时候,厂里突然接到一个紧急任务:加工一批高精度金刚石滚轮。

这种滚轮是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加工生产中的关键零件,加工难度极大,精度要求达到0.003毫米,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二十分之一。

更糟糕的是,唯一能胜任这项工作的老师傅因病住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活儿太难了,谁敢接啊?"车间里一片哗然。就在这时,24岁的洪家光站了出来:"我来试试吧!"

面对同事们质疑的目光,洪家光心里也没底。但他知道,这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更是为国家解决技术难题的机会。

就这样,洪家光开始了艰苦的攻关之旅。他把床搬到了车间里,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天,他不断调试机床参数,反复试验;晚上,他埋头研究技术资料,思考改进方案。

有时累得实在撑不住了,就躺在冰冷的地板上睡一会,然后又爬起来继续工作。

日复一日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洪家光不仅完成了任务,还将加工精度提高到了0.002毫米,比原定要求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突破不仅解决了燃眉之急,还为公司创造了8500万元的经济效益,打破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垄断。

并且洪家光凭借着这项技术的研发,洪家光和其团队都获得了国家的奖励,还有这项技术的专利认证以及高达800万元的奖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航空发动机"守护者"——

洪家光的成功引起了轰动。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厂区,人们都称赞他是新一代的"大国工匠"。

但洪家光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继续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不断创新新的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1年,洪家光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比赛现场,他沉着冷静,凭借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以绝对优势夺得了车工组冠军。

荣誉接踵而至,但洪家光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说:"我的成长离不开公司的培养和同事们的支持。现在,是时候回报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的成就也很快引起了美国的关注,美国想要“挖走”洪家光,给他开出了百万美元的年薪,待遇丰厚。

但是洪家光想也没想就拒绝了,他说我是中国人,我要为中国卖力,这样爱国的情怀,让洪家光的“大匠精神”更加宏伟

2015年,他成立了"洪家光技能大师工作室",开始培养新一代的技术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的岁月里,在洪家光的带领下,团队攻克了35项创新项目和53项攻关项目。

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推动着中国航空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

洪家光的故事,展现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对国家的忠诚和奉献,无不彰显着一个大国工匠的风范。

他常说:"每一个螺丝钉都要拧得刚刚好,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洪家光,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智慧和力量,看到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的希望。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什么是爱国情怀,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实业,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像洪家光这样的大国工匠。

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成就,用双手托起中国制造的未来。

让我们向洪家光致敬,向所有默默奉献的工匠们致敬,他们是中国制造的脊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信息来源:他用匠心守护飞机心脏——记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一线工人洪家光——新华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洪家光——百度百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