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政坛风云渐变,国策转向,遂加快推进干部年轻化之举,务求以新思维、新才俊振兴中华。于此背景下,众多青年俊彦或通晓经济、或精于管理者,纷纷得以擢拔,肩负重任,领袖一方,扛鼎改革开放大业。其中,万绍芬者,正是此时受命于斯,展露锋芒之杰出干才之一。她不仅位列正省级要职,曾任江西省委书记,且为新中国史上首位女省委书记。其主政江西之时,深感责任重大,时刻将赣地之发展置于心头,事事躬亲,力图使老区振兴,百姓安居,经济有跃进,民生得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绍芬生于一九三零年,籍贯江西南昌,世代书香,家居三江古镇,虽清贫而不失风骨。其父母极重教育,勤俭持家,望女成才,故自幼鼓励万绍芬苦读,力求超脱困厄,展望远方。绍芬亦深知求学路之艰难可贵,朝夕砚边,孜孜不倦,终以卓越之成绩名列前茅。中学既毕,万绍芬考入国立中正大学经济系,实为当时少有之高级知识分子,才学出众,志在为国图强。
彼时,万绍芬尚处青春韶华,然其胸怀家国,广泛阅读进步书籍,时常思索国运命途,心系苍生,暗自探寻拯救危局之良策。此刻,国家风雨飘摇,民族命运未卜,然万绍芬早已坚定信念,投身于我党领导之爱国运动。1949年5月,解放曙光初露,万绍芬协助当地军管会接管学校之工作,尽心尽力,操劳不辞,为新社会之建设奠基。
继此之后,万绍芬转入八一革命大学继续求学深造。于此学堂,万绍芬不仅汲取了先进的政治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坚定了献身革命事业之决心。毕业后,万绍芬被派往江西南昌,投身共青团工作。她以满腔热忱,积极参与新中国青年工作之建设,孜孜不倦,促使青年一代在时代洪流中崛起,茁壮成长。
1957年,正值西北航空工业发展初期,万绍芬自请奔赴西北,加入国营514厂,以拓展其革命工作之领域。她勇担重任,先后出任工厂团委书记、工会主席等职务,在工厂一线历练,与工人们同甘共苦,熟稔工厂运作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为日后掌握大局铺设了坚实之基石。
然天不测风云,1966年,文革浩劫降临,万绍芬亦未能幸免,遭遇打击,职务遭停,陷入困顿之境。直至1970年,文革稍息,万绍芬才得以重新复出,担任第三机械工业部秦岭公司生产部组长一职。复职期间,虽内外压力重重,然万绍芬坚韧不拔,团结工厂干部与工人,力所能及,维系工厂生产秩序,竭力减少“四人帮”对国民经济所造成之损失。
1974年,万绍芬调回故土江西,历任省知青办处长、副主任,及后升任省劳动局副局长,专司知青返城安置及就业问题。万绍芬兢兢业业,亲自过问,帮助了许多返乡知青重返社会,为安定民生、缓和社会矛盾贡献颇巨。
时至1984年,万绍芬晋升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翌年,年届五十五的她更被任命为江西省委书记,成为新中国首位女省委书记。自此,万绍芬走上主政江西之路,开启了她政治生涯中最为光辉的一章。
在万绍芬之前,新中国政坛尚无女性能登上一省之最高职位。虽有如李宝光者,曾任河南省委书记,然彼时省委书记犹似今日之省委副书记,其职权与今日不可同日而语。而万绍芬则不同,她于正省级职位上,身负一省之重任,乃新中国第一位正省级女省委书记,开创了女性领导者主政一方的先河。
万绍芬为官素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主政江西期间,她治政严谨,敢作敢为,行事果决,素不畏惧得罪权贵,尤其在加强廉政建设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她深知,廉政乃改革之基石,风清气正方能推动发展,故此大力整肃党风,倡导清廉自律,广泛开展反腐倡廉之举措,效果显著。在她的带领下,江西的“两个文明”建设得以迅速推进,政治生态趋于清朗,为地方改革开放提供了稳固之基础与良好环境。
在治政之余,万绍芬亦十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深知道路通畅乃经济之命脉。她任内主导修建了著名的九江长江大桥,此桥横贯南北,不仅大大促进了江西与外界的经济交流,更方便了民众出行,改善了百姓的生活品质。此举赢得了广泛赞誉,成为她执政时期的一大政绩。
1988年,万绍芬因政务调动而离开江西,然其心系国家,未有片刻懈怠。离赣之后,她先后担任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及统战部副部长等要职,继续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贡献己力。无论身处何职,万绍芬始终秉持初心,致力于为国为民,发挥了积极且深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