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现在的红色题材无人问津呢?这个问题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说起。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中美和中日邦交早已正常化,文化交流成了必然要求。

所谓的文化交流,其实是单方面文化输入,当时我们正敞开怀抱拥抱世界,所以引入了不少西方的影视剧。

八十年代引入日本的影视剧较多,比如《姿三四郎》、《排球女将》、《追捕》、《望乡》、《生死恋》等,但是因为日本侵华的原因,日本的影视剧在国内影响力有限。

与此同时,我们国内的《西游记》、《红楼梦》、《济公》、《高山下的花环》、《少林寺》、《牧马人》等影视剧对抗着外来的文化入侵,那时候香港电影中依然有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比如《大侠霍元甲》、《陈真》、《再上虎山行》等。

但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开始泛滥,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韩国影视剧取代了日本影视剧进入中国,相比日本的影视剧,国民对韩国的影视剧的抵触心理没这么强。

霸道总裁爱上灰姑娘的爱情故事充满幻想,精良制作更是让韩国电影锦上添花,《蓝色生死恋》、《冬日恋歌》、《看了又看》、《我的野蛮女友》、《人鱼小姐》等大受欢迎。

这些宣扬资本主义社会爱情的影视剧更适合当时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的心态,而后富起来的人也对此抱有幻想,妄想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此时美国的商业大片也大量引入,《真实的谎言》、《亡命天涯》、《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等宣扬个人英雄主义和美国梦的影片侵蚀着本土文化。

奶头文化和自由主义不断逐渐侵占民众思想,私有制观念不断渗透,集体主义思想荡然无存,民众对我们自己是谁已经淡忘,出国潮和移民潮接踵而来,崇尚西方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人人都想去美国追逐美国梦。谁称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必然会遭来冷嘲热讽。

此时已经无人愿意多看红色题材一眼,红色题材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也没有了民众的市场。

过去的影视剧经常出现战争题材,《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小兵张嘎》、《英雄儿女》等等,目的是让子孙后代不要忘记那些英雄先烈,不要忘记我们民族曾遭受的苦难。

然而西方经过二十多年的文化渗透,终于成功地让红色题材的影视剧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让现在的导演不愿意拍红色影视剧题材,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一、成本和收益问题

现在是市场经济,拍电影电视剧都需要巨额投入,拍摄红色影视剧题材风险很高。为什么风险很高呢?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

二、信仰问题

祖国的英雄先烈已经被一帮汉奸文人用各种小说加以抹黑污蔑,民众的三观被彻底洗脑,红色题材的影视剧可能面临被质疑的风险,一帮佞人质疑狼牙山五壮士,质疑雷锋,质疑邱少云,质疑黄继光,拍出来的影视剧还有谁会买单呢?除了招来一帮黑子喷,就是民众不明就里的怀疑。

三、市场问题

已经被洗脑的民众让红色题材的影视剧没有了市场,相比西方的奶头文化和自由主义,已经被洗脑的民众更喜欢这种熟悉的味道,而佞人们称这是用脚投票。

如今一帮汉奸文人污蔑诋毁我们的英雄,却得不到应有的惩处,反而因为西方大奖而被捧上天,更有一帮读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等同于文盲的生物追捧,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回想那些为了这帮畜类而牺牲的英雄,替他们感到不值。

我们丢掉了文化阵地,我们愧对祖国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