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
又是一年月圆时浓情月意共度中秋佳节这一天除了吃月饼、赏月外江西人还有很多传统民俗跟着江报君一起来看看吧↓↓↓
南昌
外嫁女中秋送鞋,意在重阳
在南昌,每逢中秋佳节,嫁出去的女儿一定要回到娘家。除了与家人团聚,还要送一双千层底鞋给父母。
因为,在中秋节过后,马上就要到重阳节,女儿们希望老人能够在重阳节外出登高,同时也是祈愿老人身体健康。
赣州宁都
“竹篙火龙”闹中秋
每逢中秋佳节,赣州市宁都县村民们都要去山上砍四五米长的毛竹晒干,用于制作“竹篙火龙”。经过扎灯、淋油、绑灯等工序后,一条“竹篙火龙”便制作好了。
图片来源:“宁都文旅”微信公众号 摄影\\石伟雄
中秋节当晚,村里的锣鼓声便响了起来,大伙开始点燃竹篙上的油灯。随后,村里的壮年男子两人一组,将49根竹篙高高举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转圈巡演。
夜幕下,劲风吹动着火苗,竹篙上的火焰好似颗颗明珠,镶嵌于天幕之下,流光溢彩,红红的火苗蕴含着村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
赣州寻乌
“抬故事”喜庆丰收
“抬故事”是寻乌县的中秋节重要民俗活动,以历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古典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情节来展示。一般选择8岁以下的小孩进行人物造型和化妆,并站在特制的故事棚木架上表演。
图片来源:“寻乌发布”微信公众号故事棚多为方形木架,用彩布装饰起来,由青壮年轮流抬着巡村游乐,长达三四个小时,借“抬故事”来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
婺源
摆龙灯,龙灯越长越兴旺
“摆龙灯”也叫“迎龙灯”,就是婺源迎中秋的方式。
图片来源:新华社
所谓“龙灯”是由干稻草捆接而成。用收割后的干稻草绑接成龙的形状,在稻草上插满香,到了晚上月明之时,由村民用棍子插入稻草中并点燃上面的香,高举着来回游走于各村庄之间,形成了一条“火龙”,“摆龙灯”因此而得名。
九江湖口
全家团圆做糍粑
每逢中秋佳节,九江市湖口县家家户户都会忙着“做粑”庆祝,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湖口人就开始用陶臼制作糍粑。湖口粑食品种繁多,主要有麻糍粑、糯米粑、高粱粑、荞麦粑、豆渣粑、芥菜粑、粟米粑等二三十个品种。粑的形状有圆球形、扁鼓形、圆饼形、方块形、长方形、荷叶形等。粑食的颜色多为原料本色,部分是经蒸煮加温后的自然变色形成的。在这些粑食品种中,唯有印粑上有菊花、梅花、桃花、荷花、鲤鱼、喜鹊、福、禄、寿等文饰,以示喜庆和吉祥。
抚州资溪
畲族乡亲唱山歌
每逢中秋佳节,全村人都聚集在一个山头,然后便可自由上前唱山歌,唱歌形式有三种,即独唱、对歌、齐唱。
图片来源:“江西风景独好”微信公众号
在这种喜庆的气氛里,一般对唱比较多,较流行的歌有《嫁女歌》《人生相好歌》《十二生肖歌》《劝郎歌》等。唱畲歌已经成为该村畲民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活动。畲族歌手们随兴而唱,即景编词,使新月畲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民族风情村”。
宜春
香烟袅袅跳傩舞
宜春傩舞,始于元末明初,似深山璞玉,如峡谷幽兰,习俗盛行,古朴祥和,堪称中国古代舞蹈的“活化石”。
图片来源:“江西文旅发布”微信公众号宜春傩舞祭月源远流长,每逢中秋佳节,宜春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祭月活动,场面恢宏,香烟袅袅,爆竹声声。
瓷都景德镇
行帮规矩要加餐
景德镇中秋习俗或多或少和陶瓷行业有关。相传,坯房在中秋节休息一天,老板按8人至10人一桌供应猪肉4斤和鲜蛋、黄花、木耳、粉丝、咸鱼、芋头、青菜、豆腐泡等10样菜肴,另加40个铜钱当酒钱,每人一个生糖酥,一个扁麻酥。加餐的规格叫十碗菜,晚上赏月的茶点里要有花生、瓜子和梨,这些都是行帮定下的规矩,不能破坏。
吉安
中秋“烧塔”
中秋“烧塔”,是流行于闽、粤、赣地区的一种民间祈福习俗,又称烧宝塔、烧瓦塔等。吉安市的中秋“烧塔”习俗由来已久,几乎每一个村落都有“烧塔”习俗。每逢中秋月圆时,各个村落居民都会聚集在村里的一块空地上,垒塔、烧塔、封塔、祭月、拜月、赏月。各个村落均会指派人员砌塔,塔高一般1.5米不等,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为稻草及谷壳等,主要由年青人敲着锣鼓到各家收集。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场面壮观。火越旺,象征着今后的日子越红火。
中秋节
愿人月两团圆!
来源:江西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