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地区,存在一种颇具特色的小众水果,其名称虽与柑橘类相似,但实际上与柑橘并无亲缘关系。
这种水果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味道体验的双重性:初尝时带有苦味和酸味,然而在吞咽之后,会感受到一股由喉咙深处升起的甘甜气息,这种甜味逐渐扩散至整个口腔。
更为特别的是,当这种水果与清泉水或冷开水搭配食用时,其甘甜的滋味能够带来一种令人精神振奋的效果,同时有效地缓解口渴。
这种独特的水果被称为“油柑”,在广东和广西地区,它也被称作牛柑子或余柑子。
油柑,这一原产于我国广东和广西地区的小众水果,长期以来主要在当地流行,其他地区的居民对其知之甚少,许多人甚至未曾听闻其名。
然而,在3年前,油柑的知名度经历了爆炸性的增长,它不仅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网红水果,也让更多非两广地区的消费者有机会品尝到这一独特的水果。
油柑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油柑榨成的果汁被认为具有显著的保健功效,这吸引了注重健康的消费者的注意;
其次,多个奶茶品牌开始将油柑作为主打成分推广,鉴于奶茶店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程度,这一营销策略极大地推动了油质柑橘的流行,使得这种曾经“默默无闻”的水果一跃成为热门农产品。
油柑的突然流行对于种植该水果的农民而言,无疑是一件积极的事情。油柑的热门意味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从而为农民提供了提高销售收入的机会。
实际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根据与种植油柑的果农交流的信息,从2021年7月起到2022年7月,油柑的价格持续攀升,收购价格从最初的略高于1元/斤,上涨至超过5元/斤。在零售市场上,油柑的价格更是飙升至高达30多元/斤。
不仅价格显著上涨,收购商的数量也大幅增加。以笔者所认识的一位农民朋友为例,他家种植的几十亩油柑在8月中旬之前便已全部被收购,而在村中,一些种植规模较大的农户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许多农民朋友自然加大了对油柑种植的热情。然而,现实情况却给这些农民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当油柑作为网红水果的光环逐渐消退后,今年的油柑市场状况可谓是混乱不堪。
根据与一些果农的交流,目前油柑的市场价格已经跌至1元/斤了,价格低迷的同时,收购商的数量也大幅减少。
不仅如此,今年的天气也不太好了,热不说,多个台风轮流登场,导致许多果农的果园中出现了油柑大量掉落、腐烂的情况。有果农表示,今年可能血亏。
关于油柑的采摘情况,可能许多读者并不熟悉。通常情况下,油柑的收获期始于7月份。
在油柑尚未成为网红水果之前,到了8月底,大部分果园的油柑已经采摘完毕,而到了9月初,市场上的销售也基本结束。
然而,今年的情况却大不相同。不仅8月份未见收购商的身影,即便是到了9月中下旬,收购活动仍未见起色。
前几年油柑市场行情良好,导致许多果农在今年初对油柑进行了精心的培育,并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提高油柑的品质,期望能够以此获得更高的售价。
遗憾的是,当采收期到来时,收购商并未如期而至,油柑的市场价格也从去年的每斤4至5元大幅下跌至仅约1元/斤。
面对如此低迷的市场价格,许多果农失去了采摘的动力。
因为即便是雇佣劳动力进行采摘,所需的人工成本也远超过油柑当前的售价,这导致许多果园中的油柑因过度成熟而烂在地里。
正是由于这样的困境,一些果农无奈地表示,“今年可能真的会血亏”。如果读者中有居住在广东或广西地区的朋友,不妨前往当地的油柑种植区参观。
你会发现,尽管油柑树上挂满了果实,景色壮观,但却几乎见不到人影。这是因为农民们不愿意进行采摘,虽然果实丰收,却缺乏应有的喜悦氛围。
客观而言,农产品并不适宜轻易转变为“网红”产品。一旦某种农产品成为网红,往往会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可能会给农民带来不利影响。
以油柑为例,在其尚未走红之前,市场价格保持稳定,且收购渠道畅通无阻。然而,一旦成为网红水果,却迅速出现了无人收购的局面,导致许多农民的辛勤劳动成果付诸东流。
油柑若要发展成为全国性的水果品牌,需要采取稳健的发展策略,首先建立稳固的区域性品牌基础,并逐步扩大其影响力。
不应仅因产品成为网红就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用一句通俗的话来形容,“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因此,油柑要实现全国性的普及,仍需经历一段较长的发展之路。
各位读者,对于油柑今年的这一现象,你们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和经验。同时,我们也欢迎广东和广西地区的读者补充更多相关信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