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明立足独特地理优势,大力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建设,通过与上海海洋大学密切合作,依托崇明农业科创项目支持,首次以“棚-塘接力”模式养殖长江特色鱼类鳗鲡、长吻鮠(鮰鱼),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走进崇明河蟹集团崇东基地的“棚-塘接力”生态养殖区,室内大棚里,几十个陆基圆形鱼池整齐排开,一大早,工作人员正穿梭其中拉网捕捞,一条条鱼儿个大肥美,来回游弋,翻腾跳跃,十分鲜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这些圆形鱼池每个约30立方米,配备了先进的循环水系统,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环境,为鱼类提供最佳生长条件。而在室外,一片几十亩的生态池塘中,水面辽远开阔,经过棚养的鱼类在这里进行野化提质,以进一步增强其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鱼类在养殖基地茁壮成长,不仅个头大小有了显著提升,而且肉质鲜美、无腥味。预计今年年底首次上市,市民可优先品尝到“鲜掉眉毛”的美味。

所谓“棚-塘接力”养殖模式,即先在室内大棚的陆基圆形鱼池中集约化培育大规格苗种,这一过程被称为“棚养”。随后,这些苗种会被转移到室外的生态池塘中进行野化提质,即“塘养”。通过这种接力养殖的方式,可实现长江特色鱼类的生态高效养殖。在长江大保护十年禁渔的背景下,市民仍能继续享受长江口特色美味,农业科技先行的魅力由此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鱼类在棚里大约培育到2两左右,标粗完成后放到室外的塘里进行养殖。”崇明区水产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倪国彬说,“此外,这种模式有利于缩短鱼类生长周期,可提前半年实现错峰上市,提升经济效益。”

据悉,崇明已成功引进包括鳗鲡长吻鮠等高价值鱼类品种,鳗鲡和长吻鮠池塘生态养殖示范面积共70亩。目前,鳗鲡养成规格已达1斤左右,亩产约700公斤;长吻鮠养成规格已达2斤左右,亩产约750公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棚-塘接力”生态养殖模式的应用,不仅是崇明创建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的缩影,更是崇明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该模式通过室内大棚进行苗种标粗,再放养到生态池塘进行养殖,不仅提高了苗种的存活率,也进一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在满足广大市民对长江特色鱼类需求的同时,也为崇明农业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崇明还注重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创新研究气味处理技术,对养殖水体进行微生态调控和干预,有效降低了水体中的土腥味发生率,提高了鱼类的生存率和生长速度,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崇明将锚定长三角农业硅谷建设目标,继续深化与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的合作,大力推进农业科创项目实施落地,加快关键技术转化应用,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通过科技引领和产业升级,形成具有崇明特色的农业科创产业集群,打造崇明特色科创品牌,树立农业科技现代化新标杆,推动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杨佳祺;摄影:郭王旖喆

编辑:陆海华

责编:李琳、焦倩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