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花灯,送爆竹,吃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象征着团圆美好,也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期冀,时代发展至今,人们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庆祝元宵节,比如各种活动与各种隆重的晚会。

而相较于现代人,在中国古代,一些文人墨客更是会通过创作诗句来记录元宵节的美好。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就被誉为元宵节最经典的一首宋词,开篇第一句就惊艳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正是中国的元宵节,“元”为首,“宵”为夜,元宵节的含义正是新年的第一个十五月圆之夜,古代中国以月圆作为团圆的象征,又正值新年期间,更是主张阖家欢乐,君民同庆。

每逢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通宵达旦地游玩、放灯,而官府也会在元宵节期取消宵禁,让百姓们能够在元宵节尽情地观灯。

庆祝元宵节的习俗由来已久,但宋朝在诸多朝代中可以说是最为重视元宵节的。

在以往,人们庆祝元宵节不过是一两日,可到了宋朝,人们在正月十四开始便进入了元宵节的休沐,并且在夜晚举办灯节,休沐会持续到正月十八,灯节亦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长达五天的元宵灯节,可以说是喜气满满,无论是几乎照亮满城的各式花灯,还是喜气洋洋的商户们,在没有宵禁的城市中,百姓们无一不是享受着难得的自由畅快。

都说宋朝独喜上元,上元节便是元宵节,单看宋朝元宵节的热闹程度,便会知道此言非虚。

在元宵节上,除了必不可少的花灯燃放,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民间艺人的表演,唱念做打为节日又增添了几分欢喜热闹。

而对于百姓们而言,不仅能够欣赏这些表演,还可以参与到猜谜,蹴鞠等游戏之中。

前面我们说到,元宵节往往君与民同乐,这一点在宋朝体现的更为淋漓尽致,在辛弃疾的一首词中曾描绘道:奏舜乐,进尧杯,传宣车马上天街。君王喜与民同乐,八面三呼震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朝君主乘着车马举着酒杯,在元宵灯节中穿过繁华的街巷,与子民们共享元宵节的喜乐,更显宋朝对元宵节的重视。

对于辛弃疾这样的爱国词人来说,元宵节的团结象征,以及天子的与民同乐,都是他最想看的,也最想为之奋进的一幕。

所以,纵使宋词中有许多赞扬元宵节之佳作,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得是辛弃疾曾做过的一首《青玉案·元夕》。

就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被称为“元宵节最经典的一首宋词”究竟写了什么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首元宵词,最离不开的便是月圆与花灯,而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开篇第一句就以一种极不寻常的方式惊艳了所有人。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元节,满城灯火流光溢彩,人们提着花灯游走在街头巷尾,热闹非凡,而这一切在词人的眼中却有着别样的景致。

他将灯火比作在春风下漾溢的花朵与星落,用物拟景,看的是景,写得却是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恰有唐朝岑参那句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奥妙。

如此一句作为上元节佳句的开篇,便难怪人们说着开篇一句便能够惊艳他人千年。

而上阙的后几句“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更是用动景生动地描绘了元宵节的欢乐。

街道上雕龙坠花的宝车缓缓驶过人群,留下满街沁人的芳香,百姓们其乐融融,吹箫弹奏、投壶提灯,街头巷尾的匠人表演喧闹整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短短几句,便将元宵节夜晚的盛景呈现于世人眼前,不得不赞叹一句辛弃疾的笔法精妙。

但是待他写到下阙,辛弃疾却将视角从整个热闹盛大的元宵节景象转移到了人物身上。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街道上难得出门的女子们佩戴着精巧秀丽的首饰,彼此笑语相扶盈盈而去,只留下一缕幽香。

辛弃疾会写景,也会写人,以人衬景 更显现出百姓们对元宵节的喜爱,而这一句也为后面辛弃疾的千古名句打下转折。

如果说人们对于辛弃疾和他的这首《青玉案元夕》不甚了解,那么也有情可原,但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确是大多数人都曾经看到过、听到过的。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问,有谁曾经没用过这句词,来形容对心爱之人的追寻,或者感慨世间的巧合无常呢?

辛弃疾写元宵节,先写元宵节盛景,再写元宵节的百姓,而最后的落笔却是怅然若失后的失而复得。

如此精巧的结构安排,于字里行间透露出辛弃疾对元宵佳节的赞叹,和对世人团圆的期冀。

如果说这首词的第一句惊艳了世人,那么最后一句则也不遑多让。

也难怪这首词会被誉为元宵节最经典的宋词,也不得不让人们感叹中华文明在时代更替中的凝结传承。

相信在史书未曾记载到的地方,还会有更多惊艳世人的好词好句等着我们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