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写车轮上的成都,绕不开成都的自行车。

至今为止,在车轮上的成都史上,没有哪一款交通工具的数量,超过成都自行车的人车比。

说成都曾是自行车轮子上的成都,也不为过。

把自行车叫自行车、自由车、脚踏车是西方科学与工业设计界的标准称呼。在民国初期,成都市民叫它“洋马”,与叫“火柴”为“洋火“,叫“肥皂”为“洋碱”如出一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行车轮子上的成都。(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世纪60年代,成都人民商场自行车专柜。(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926年,成都就有民国版的共享单车,当时的商号名“自行车出赁行”,成都市民叫它“洋马车行”,租赁点在少城支矶石。 曾经的“洋马车行”,可谓是如今成都共享单车模式的开山鼻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拥有自行车的最早文字记载,是在1916年。

当年6月,在成都英商隆洋行经办人杨宗山抄呈该洋行所有货物的值价单中有:“①在协合学校各教士等物产草单中有自行车二架、价值12英镑;②杜荣昌自置自行车一部50元”。还有一段记载为:“上述物质,由英总领事馆函称,要求保护。”

那成都什么时候有自行车销售的呢?《成都掌故》作者之一的李英老先生,在该书中“清末民初的成都市井风情”用一段文字叙述了成都的自行车。

记得是民国12年,我在成都初见自行车。那阵成都人谁也不叫自行车,而是叫“洋马儿”。当时《川报》有文字介绍:两人有奇技,能钢铁制两轮两角怪兽,人乘其上,行走如飞。

文中还有一段,“在下东大街有个著名商号叫‘马裕隆’,算得上是最早卖自行车的商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成都院校学生更是成为了租赁自行车的消费群。(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其实,自行车进入成都的时间还要更早。

成都第一辆自行车是由英国青年苏道璞随行带入的,他当时受英国天主教公谊会派遣,于1913年从英国到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任教,先后担任化学系主任、理科科长,以及大学副校长,履职时间共有17年。

在成都,苏道璞不坐成都的轿子,最爱的出行交通工具是自行车。一次他与成都公谊会代表去三台县,一行人都乘坐长途轿子,但他却骑自行车往返300余里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5年,成都市政公所开始给黄包车核发牌照,同时也把自行车纳入其中,这算是成都对非机动车首发牌照的最早记载。当时,成都的自用自行车已拥有160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成都市政府核发的人力车使用牌照税单。(此图由刘永禄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926年5月,成都市政公所训令省会警察局发布《马路交通规则》,其中对大小汽车、马车、黄包车、独轮车、自行车等行路规则为行车靠右行,自行车也是第一次纳入了“成都车马靠右行”的洪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行车第一次纳入了“成都车马靠右行”的洪流之中。(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936年7月,四川省政府训令制定了属公路监理的《管理汽车暂行规则》的同时,还制定了《脚踏车管理规则》《人力车管理规则》和《汽车驾驶人考验规则》等,正式把自行车管理置于法规,也映证了成都当时自行车交通出行已有了一定规模。同时,《脚踏车管理规则》也表明了官方在使用“脚踏车”一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官方已经开始使用“脚踏车”一词。(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948年1月,四川省会警察局调查统计,成都静态人口为74.9万。同年8月,成都市车辆统计报告,其中自行车12875辆,自行车修理店245家,从成都自行车人车比看,已是每58人拥有一辆自行车。这个数据是成都民国时期有关自行车统计的最后数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成都,是谁创新了自行车的租赁模式,即民国版的共享单车模式?

1920年底,成都青年何嘉谟放弃华西协合大学的学业,赴法国勤工俭学,于1924年底回蓉,一心想以创办实业报国。次年,何嘉谟从上海购回36辆德国飞马牌自行车,并经水运辗转带回了成都。

何嘉谟在忙于成都华达汽车公司筹备公共汽车运营之期,同时又忙碌着开设专营德国飞马牌自行车的“洋马商行”。但当时,成都市民对这个新型交通工具的优越性认知不多,自行车未售出一辆。

这可没难住何嘉谟,他索性停办“洋马商行”,创办了成都第一家自行车租赁行,以此创新模式,极力降低市民们接触自行车的门槛,唤起市民的交通出行新意识,逐步接受新型交通工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4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蓉的青年何嘉谟 。(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行车老照片。(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行车老照片。(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此后,何嘉谟的自行车租赁便在中产阶层和学生中流行开来。尤其成都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前来租赁自行车的人群也不断增多,对传播成都市民对自行车认知感效果甚好。

但不出数月,租出的自行车也因骑驾人技术差,几乎被损坏,当时也无自行车的配件供给和维修,何嘉谟的自行车出赁行最后还是竭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嘉谟创办成都第一家自行车出赁行。(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但何嘉谟从未心疼他的自行车被损坏,看到成都学生们对新型交通工具的接受和喜欢,他反而十分高兴和慰藉。

何嘉谟开设成都第一家自行车出赁商行虽竭业了,但它犹如一颗种子,扎根在成都的土地,开始茁壮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余年后,成都自行车专营车行多了,自行车租赁业务也是风生水起。尤其在抗战时期,内迁成都的沿海企业和院校更是成为了自行车租赁的消费群,其中,大学生尤其喜欢租赁自行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嘉谟的自行车租赁在中产阶层和学生中流行开来。(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这般风光的自行车租赁服务,何尝不是当年何嘉谟创办自行车出赁行的最大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迁成都的院校大学生更是成为了租赁自行车的消费群。(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在民国时期,有几份成都自行车租赁票据上,显示出成都城区当时的自行车租赁业务较好,同时也传播到了成都周边区县。

1948年8月31日,成都长顺上街92号的治平工业社给都江电厂开出票据:

承租:自行车八月一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止,共租叁拾捌点零贰拾伍分,金圆壹元壹角陆分正。

此票据正面贴有中华民国印花税费三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成都自行车租赁票据。(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国时期,成都自行车租赁票据。(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抗战初期,据成都市政府记载的各种车辆登记数,其中自用和营业自行车已拥有4424辆,比10年前翻了两番。时至1942年,成都自用和营业自行车已达5000余辆,为之运营而生的自行车修理店达到了118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西玉龙街74号的德艺车行的自行车修理证明单。(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年,成都的共享单车如潮涌至,遍布大街小巷。对此有人说,这个模式是一项大发明,让几乎消失的自行车又风光起来了。

其实,共享单车的本质,还是一种自行车的租赁服务模式,只是如今加上了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让租用和退租可在大街小巷的任何地方实现,但它是自行车租赁服务模式的本质从未有变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的共享单车遍布大街小巷。(此图由张建独家提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由此可见,自行车租赁服务模式,在成都已有百年历史,谁是成都共享单车模式的鼻祖,自然不言而喻。

-END-

红星新闻网 爱看头条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向思燚

➤校对:高赛琦 龙昱丹

➤审核:李华扬 黄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