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水稻粒粒饱满,棉花正在吐絮,丰收在望啊!”

9月28日,站在地头眺望,一师六团十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魏九龙欣喜地说:“1.88万亩盐碱地终于变成了充满希望的丰收田!”

“1.88万亩?”记者感到惊讶。

魏九龙说:“这里过去是白花花的盐碱地,2016年,开发这片土地的时候,这里不通水、不通电、不通路,甚至连一棵树都没有。”

那时,十一连生产条件恶劣,职工群众住帐篷、啃冷馒头,当年就开垦出500亩土地种植水稻

“这里毗邻塔里木河,水资源相对丰富,六团也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魏九龙告诉记者,即使这样,那一年他们种植水稻还是失败了。

“土壤含盐量超过12‰,酸碱度达到8.5以上,土地盐碱化太严重了,水稻无法成活。”魏九龙坦言,当时大家的压力都很大。

即使这样,十一连职工群众没有气馁,继续灌水压碱、改良土壤。

“通过洗盐压碱、技术革新,2017年,我们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达到了380公斤,与团场的高产田相比虽然差距不小,但总算看到了希望。”魏九龙说。

如今,十一连1.88万亩耕地分别种植了4000亩水稻、1.48万亩棉花,均为高标准农田。

“随着节水滴灌、干播湿出等技术的应用,如今,连队耕地土壤含盐量已降至3‰,酸碱度降至7.5以下,我们可以骄傲地说,这片盐碱地治理成功了。”魏九龙告诉记者,经过测产,预计今年棉花、水稻平均亩产将分别达到500公斤、680公斤,职均收入有望超过10万元!(姜蒙 郑桂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