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泰州日”走进南京工业大学系列活动在南京工业大学江浦校区举行。早在今年4月,泰兴与南工大就决定共建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落实双方全面战略合作。

“高校+县市”,这样的组合在江苏并不罕见。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和教育强省,江苏形成了独有的“县域大学群”现象。

寻找共振,南工大与泰兴联手建学院

一周前,泰兴·南京工业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进一步推进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的建设。

南工大决定将产业学院落子泰兴,是各自发挥优势的一次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由泰兴市人民政府、南京工业大学、泰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泰兴市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四方共建。

产业学院将围绕泰兴经济开发区特色产业发展战略与前沿技术发展需求,打造集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高技术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公共科研服务平台以及综合型产业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专业可谓是南工大的强项,而化工产业也是泰兴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化工产业对推动泰兴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提升产业链水平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预计到2026年,泰兴的精细化工及新材料产业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大关。

其中,泰兴经济开发区全区化工产业精细化率达66%,化工产业关联度高达78%,已经连续11年位列全国化工园区前10强。

泰兴经济开发区“1+2+X”产业优势与南京工业大学优势学科专业高度契合,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县城里的宝藏大学,引领当地发展核心动力

像南京工业大学泰兴产业学院这样的合作在江苏并不少见。近年来,已有多所高校在苏锡常落子,其中不乏全国知名的双一流大学。

江苏坐拥21个GDP千亿县,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佼佼者。同时,教育底蕴深厚,最新数据显示,江苏普通高校数量为172所,位列全国第二。

在这两大“buff”的加持下,江苏形成了独有的“县域大学群”现象。

今年9月初,江南大学(江阴校区)迎来第一批新生。新校区位于的霞客湾科学城,乘坐地铁S1线至青阳站便可直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批入驻的学院分别是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相关企业已经开始“摩拳擦掌”。

江阴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主任叶李斐此前表示,江阴月城镇辖区内就有不少包装新材料企业,得知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落地江阴后,纷纷表示希望能在工业设计上展开合作。

不难发现,百强县榜单前三名的昆山、江阴、张家港都已经部署了大学:“中国第一县”昆山有昆山杜克大学,江阴现有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和江南大学(江阴校区)两所“211”落地,张家港则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

此外,还有河海大学金坛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目湖校区等等,它们正逐步演变为引领当地新区发展的核心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这些新校区和高铁站的距离基本上都在十几分钟内。通过县域大学融合产学研,轨道交通打通中心城市,这些大学及其所在片区得以紧密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之中,实现了与周边区域的深度联结与协同发展。

高校“联姻”县级市,读懂县域里的“人才经”

县域究竟具备何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吸引众多高校聚集,从而形成“县域大学群”的现象呢?

这些高校选择的基本上都是苏南强县。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南县级市,并非“一般”的县城。

2024百强县中,江苏便占了四分之一席位。常年占据百强县前十的昆山市、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宜兴市都是来自苏南的县市。昆山去年的GDP突破了5000亿元,甚至超过一些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邓传林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曾分析,江苏县域经济长期保持领先优势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各县市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及创新公共平台;在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同时,深度融入城市群、都市圈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稳定繁荣的县域经济给了高校发展的信心,同时,高校也能借此机会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扩展发展空间。

县域经济通过引进高校,不仅能够吸引和培育更多高素质人才,还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高校与县市的“联姻”,实质上是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战略选择,有利于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