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5150篇文章

主编按语

近年来,儿童精神科门诊爆满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儿科医生们也在急诊室见到了更多因心理障碍而自杀、自残伤害躯体的孩子,时常为那些体格发育良好却因心理疾苦摧毁生命的孩子们扼腕叹息!为了“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的初心使命,儿科要顺应时代需求,更加重视守护儿童心灵健康。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科徐改玲主任医师,拥有多年的儿童精神疾病的诊疗经验,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医患心桥杂志》特邀请她作为副主编加入,撰写“精神科医生随笔”,分享诊疗经验和医患心灵沟通过程,科普如何在守护儿童心理健康上“让儿科分级诊疗从家庭开始”,帮助儿童家长正确认识、科学面对,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让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9月份,开学季,一个女孩子的母亲突然联系我,很着急,说孩子出了状况,不敢进教室,问我能否视频帮助她?视频时,女孩子正蹲在厕所的一个角落里哭,我看到她一脸惊慌和恐惧,泪流满面的,视频时她对镜头都有点躲闪。

她15岁,是我的一位门诊患者,治疗了近2年,时好时坏,近半年才基本稳定,偶尔波动一下,可自行调整过来。今年夏天她如愿考上了学,假期里病情平稳,我给她稍减了点药量。

我们知道,精神科青少年起病者,治疗起来相对困难。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中,同时又面临学习及人际压力,治疗中病情波动、反复很常见,不少人治着治着就不治疗了,隔了好久又出现。虽然青少年精神疾病治疗有难度,多数家庭和医生都是不愿放弃的,医患一起摸索着前进,迎难而上,过程中酸甜苦辣都有。尽管我知道这些,但说实话,和这位女孩子视频时,我内心是有点绝望的,好不容易好了,考上了学,近段时间一直稳定,这个假期里特别好,怎么又反复了……

这个患者是外地人,初一时发病,情绪低落,懒散,有自杀观念和行为,没动力,自诉“脑子不转了”,偶有幻听,没法集中注意力学习,同时烦躁,紧张,易怒,暴饮暴食,自残,情绪极不稳定。她不能进学校,不能学习,不敢出门。他们在当地治疗了1年,症状没改变,其中大概由于用抗抑郁剂,孩子暴饮暴食症状更严重。在本地治不好,就到了天津。他们家庭并不富裕,但为孩子舍得花费金钱和精力,开始时是住在宾馆里治疗,后来好点了,就一个月坚持来一次,每次门诊都是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赶到医院。

这其实是个温顺乖巧的女孩子,也蛮聪明的,就是病了。刚来医院时,她体态臃肿,1米6的身高,140多斤体重,一脸茫然无措,身上多处自残的伤痕。这个病可以摧毁一切,包括美好的感受,让你不会爱,也感受不到爱,它剥夺的不仅是健康,还会把这个世界从你那里剥夺走,把你从你往日喜爱的人间温情里隔离出去,,,,她的父母,都是本分、老实的工人,他们眼中,有对孩子深深的爱与关切,也有隐藏的无奈和感伤。

我问清楚了这次发病的原因。她没有再出现幻觉和妄想,但出现紧张害怕,这些她说不清楚的紧张害怕使她浑身震颤,发抖,不敢见人,不敢进教室、宿舍见同学和老师。她也知道老师同学都对自己没问题,但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这些情绪和躯体状态,她觉得自己正面对灭顶之灾,比面对一个要杀害她的人还要令她窒息紧张,所以她躲到厕所里联系母亲。我和她是熟悉的,她比较信任我,我给她解释她的状态,她听进去了,我又告诉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给她做了分析,她专心地听着,慢慢放松了,我让她做深呼吸,她做了,并且立即用上一片她手中有的一种药,最后给她上调了一下她的药物剂量。

很快她就好了。

我在担心她入校后再次波动,而她之后是越来越好。

前几天她妈妈告诉我,她现在特别好,真的 慢慢地好起来了,也不那么胖了,也乐观了好多,由于表现不错,同学选她当班长,她拒绝了,怕压力大,自己承受不了,只当了一个小点的班干部。孩子们的恢复力,总是会超出我们的想像。

像我屡次说的:坚持 就是胜利,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坚持治疗!

……闯过去,就会是另外的天空!

我叮嘱她母亲:药量先别动了,下一次减药要来医院,我看看她情况再减。

疾病解惑

精神科疾病在整个病程中往往是不断变化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状态,所以精神疾病的诊断比较慎重,一般是在会诊后做出诊断。该患者没有做会诊,依据临床症状和治疗过程中她的反应,我给她的初步诊断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是精神科常见病,多于青少年期起病,但往往在早期症状不典型,大部分以抑郁发病,这位患者就是,开始发病时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没有明显的情感高涨。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渐出现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暴饮暴食,且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偶有幻听。抗抑郁剂治疗效果差。

双相情感障碍在青少年期主要症状是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烦躁,往往有冲动自伤自残,部分(研究数据为35%左右)患者有焦虑发作。在早期治疗中,易被认为是抑郁障碍,用抗抑郁剂治疗,部分患者在抗抑郁剂治疗下会出现兴奋,焦虑加重,甚至狂躁激越。所以对于起病于青少年期,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抑郁剂的使用需要谨慎。

作者: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心理科

徐改玲 主任医师

审核: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

徐灵敏 主任医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传播儿童健康知识,让家长学习到更多育儿知识和技能,也培养孩子看书学习的好习惯!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儿科徐灵敏主任医师撰写,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科普图书《儿科急诊急症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9146436.html》,为2019年上海市优秀科普图书《儿科常见病解惑http://product.dangdang.com/25293161.html》姊妹篇。本书从如何防治“可怕的婴儿猝死综合症”开始,阐述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急诊急症的防治原则,以及如何面对发热、惊厥、大小便异常、哭闹、声音嘶哑等儿童常见急症。被评选。您可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