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2022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选择若干高水平大学,全面赋予自主设置建设学科……”。可见,学科建设是“双一流”建设启程的重要规划,是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关键着力点。
那么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评选之后,各高校的学科建设情况如何呢?哪些学校进步突飞猛进,保持一流的水准呢?在近期发布的软科2024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或许能找到答案。
在这一榜单中,有一所高校表现亮眼。大连理工大学凭借强劲的办学实力多个学科位居榜单前列。整体来看,大工共有33个学科上榜,涉及工学、理学、经济学、艺术学、文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直观展现了大工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布局及全面开花的学科建设实力。
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工商管理学作为大工的传统优势学科,进入全国前3%,化学工程与技术更是排在全国排名第三,实力依旧在线。除此之外,船舶海洋与海洋工程、生物工程、力学、水利工程、软件工程、机械工程等均在全国位居前七,透过以上各学科的全国排名我们可以直观、清晰的感受大工学科建设的一流水准和硬核实力。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和当前中国高校在学科建设中对高水平学科的认知口径保持一致,软科将全国前3%(或前2名)作为“中国顶尖学科”的标准,将位列全国前7%(或前3名)和前12%(或前4名)作为“中国一流学科”的标准。
以这一口径出发,大工有2个学科处于中国顶尖水准,6个学科进入中国一流学科的方阵。除此之外,在国外学科排名榜单中,大工也始终稳定发挥,不断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大工力量。
比如,在泰晤士中国学科评级排行榜中有31个学科上榜,包括4个A+学科和24个A类学科;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和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更是进入全球前1‰的行列,代表以上学科在国际舞台上都称得上顶尖水准……
当然,学科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更需要科研平台、科研人才的协助与支撑,而大工拥有如此深厚的学科基底,也离不开人才和平台这两个维度的促进。
以化学工程与技术这一中国顶尖学科为例,该学科的背后经由一支高水平人才队伍和教学科研创新平台的支撑。
目前,大工化工学院(系)有专任教师231人,其中正高级115人、副高级110人、中级6人。也就是说,拥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任教师占比超93%,而专业技术职称就是教师业务能力的直接评定,涉及学术水平、科研能力、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课程设计等多个方面,而化工学院(系)超93%的教师业务水平都如此卓越,自然也为该校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同时,化工学院(系)还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实践创新平台,拥有“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智能材料化工前沿科学中心”、“消防与应急救援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石油化工爆炸机理与安全泄放技术科技研发平台”等方向多元、层次较高的实验室,而依托这些平台该学院才能产出具有突破性、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确切来说,在大连理工大学如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这样在国内外名列前茅、实力拔尖的学科不在少数,而这些学科不仅为我国相关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也将成为大连理工大学冲刺世界一流大学的制胜法宝。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