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地球人民都关注分享我局了(⊙v⊙)

地球知识局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深入冰冻星球

文字:楚奉先

校稿:辜汉膺 / 编辑:养乐多

南极、北极,世人皆知的地理名词。

实际上,了解极地的人少之又少,参与过极地考察的人,更是稀有。

少,并不代表不重视。

全世界的许多国家,甚至小国,都对极地探索乐此不疲,都以获取各种成就为荣。早在几百年前,他们便开始了各种行动,翻开今日的南北极地图,95%的地名都是外国元素。

试着在里面找一下来自中国的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全世界这么多国家,都热衷于极地探索?可能你想不到,最重要的原因往往非常直接,那就是“寒冷”!正如人们热衷于青藏高原的原因一样,也很简单,就是“高”!

身临其境,实在难以抗拒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起极地探索,人们总是会说出一系列意义,比如自然资源库、气候调节器等等,各种生态、地理层面的意义。

但最直观、最显而易见的寒冷,却往往被所忽略,人们只当做理所当然,忘了这才是最重要的。

欢迎来到 冰冻星球 图:壹图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就有一部人文宣导片

——《感谢寒冷》

向我们讲述了极地“寒冷”对于人类的意义,更向我们讲述了中国极地考察40年来,各种不为人知的前尘旧事

“感谢寒冷” 为什么?

“感谢寒冷” 为什么?

这 是中国人首次踏上南极大陆

这 是中国人在南极顶住严寒建立长城站

这 是中国人在南极取冰芯

这 是中国人登顶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00多米的“冰穹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中国人在极地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登顶“冰穹A”,对中国的意义可谓重大,但在光鲜的背后,却是难以想象的付出。

南极有4个关键点,分别是南极点、冰点、南磁极点和最高点。在千禧年之前,前三个点已经被外国人首登,并建立了考察站,唯有南极内陆冰盖海拔最高点,仍是未被人踏足的“禁区”。

在南极的内陆和沿海

建站和科考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它太高了,海拔有4000米!这个数字已经属于明显的高原地区,虽然在其他大洲不算太高,但叠加上南极的Buff,气候条件极端恶劣,就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一切就变得艰难了。

中国是首个在南极冰盖最高点建立考察站的国家

中国南极昆仑站(距离冰穹A最高点只有几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感谢寒冷》人文宣导片中,波司登为我们还原了中国人首登“冰穹A”的历史记忆,还向我们展示了登顶背后不为人知的艰险往事

南极的最高点,其实并不是人们通常认知的陆地,而是一层厚厚的冰盖,相比普通地面而言更加艰险。科考队员当年开着雪地车前往“冰穹A”,在行车途中遭遇了意外,遇到了冰盖裂缝,危急关头的转向,却摔下了一个小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雪地车翻滚着砸破冰面,队伍也掉⼊砸破的冰洞中,浸⼊冰⽔⾥。所幸的是,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队长被救醒,考察“冰穹A”的任务也顺利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处片段,只是中国极地考察发展的一个缩影。回顾中国极地考察简史,其实人们面对的最大难题就是环境,准确来说就是寒冷。很多考察途中所遇到的艰难险阻,归根到底都和寒冷有关。

那么,波司登为什么要在致敬中国极地科考40周年的重要时刻,推出这部人文宣导片,专程去“感谢寒冷”呢?毕竟我们遇到的一切艰险,其实都是拜它所赐。

这个问题,乍一下看上去令人困惑。但如果细想,其实答案就在“感谢寒冷”四个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是因为有“极地之寒”的存在,大大抬高了挑战门槛,劝退了一大批爱看热闹而没有行动力的人。如此一来,极地之寒,不只是物理层面的“寒冷”。在精神层面,“极地之寒”也有着自己的蕴意,那就是挑战不可能完成之事

这件事你要说如何完成的

真的离不开这八个大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留下接受挑战的,都是不惧艰险的勇者。中国便是秉承着这个态度,经过一番历练,接受各种挑战,才建成了“长城站”,才登顶了“冰穹A”,才在极地考察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也正是因为这份“寒冷”,铸就了属于国家的荣耀,也铸就了属于波司登的荣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波司登,向“寒冷”致敬

波司登,向“寒冷”致敬

因为寒冷,波司登与中国极地考察在1998年正式结缘,至今双方携手已有27年的历史。

在这27年中,波司登见证了中国极地考察事业的种种大事,也同时在用科技的力量,十年如一日地支持国家极地考察事业,用实际行动“感谢寒冷”。

1998年,波司登羽绒服随中国北极科考队出征格陵兰豪威德岛,见证北极科考历程,这是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先遣之行。

1998年7月30日,北极科考队员身穿波司登羽绒服

在格陵兰豪威德岛参加考察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9年,波司登随“雪龙号”南极科学考察队远征南极,再战极地高寒,成为首个征服“世界三极”的中国羽绒服品牌。

1999年,中国青年报记者身穿波司登羽绒服在南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几年,波司登更是持续助力中国科考队第36-40次(2019年-2023年)出征南极。尤其是2020年,波司登联合中国南极科考队共同推出了专业保暖系列。

持续助力中国科考队的极地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中国科考队身着波司登专业保暖系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次参与南极科考并担任过“昆仑站”首任站长的李院生,给予了波司登朴实而中肯的评价:“波司登为我们南极科考队设计的羽绒服,抵御了南极的严寒,保障了考察的顺利进行。”

波司登,这个自1976年成立的品牌,在过去的27年中,始终与中国的极地考察事业同频共振。从“一穷二白”起步,到如今已跻身世界第一梯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穿极致的羽绒服去探索极致的寒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波司登也伴随着这一进程,不断精益求精,针对极地考察队每一次行程的特殊需求,进行产品的迭代升级,为考察队员提供了抵御极端寒冷的坚强保障。

波司登的《感谢寒冷》不只是一部人文宣导片,更是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的致敬。正是在寒冷的考验下,波司登获得了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的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精神推动波司登去研发专为极端环境下使用的服装产品,为南北极考察队提供的多次装备升级,都体现了波司登对品质的不懈追求和对国家科研项目的坚定支持

现在开始,新的征程!

现在开始,新的征程!

今年是2024年,也是中国极地科考40周年,这是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一年。就在今年4月25日纪念日之际,波司登与极地研究中心举行中国南北极考察合作签约授牌仪式。

这次合作,不仅是在产品层面的升级,更是在科研、技术等多领域的深度融合。双方将在极地考察极端环境实验室基础上,共同打破实验室研究与实地验证之间壁垒,让科研成果接受现实条件的检验

波司登品牌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携手开启新的征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联合实验室为什么如此重要?因为它拥有极端环境模拟验证能力,能够在极地气候室内模拟-70℃低温、9级大风、4级暴雨和3级大雪等极端条件,可以对极地极寒服装保暖性、特殊材料冷环境测试、人体运动状态服装保暖性透气性测试等进行全面验证。

但实验室和实际落地总有一些差距。所以,双方将合作共建极地考察极端环境综合实验室,开展极地考察专业防寒服装的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明天(10月30日),波司登将再次助力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出征

新的征程,必然会有新的科技相陪伴。波司登首创的动态御寒科技,也将在第41次南极考察中正式亮相。

这项“黑科技”,怎样让考察队员在突破零下50℃的情况下工作?而波司登刚刚发出的南极体验官神秘人物,也让大家充满了期待。

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