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真的是累成了狗,尽管我们的教育部减负的措施不断,也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不堪的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教育部的行政大棒之下,孩子们的学业负担没有被减下来,还变得越来越累了呢?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近日,有网友就给出了一个答案:制定教材的是一群人,他们加大教材难度,增加教材内容。中高考命题的是另一群人,他们想咋考咋考,想考啥考啥。减负的又是另一群人,想延时放学就延时放学,想压缩课堂时间就压缩课堂时间。共同之处就是:想一出是一出。

在给出了原因之后,他还给出了这样的乱象之下,老师的困境:老师就是橡皮泥,一会儿被塑成圣人,一会儿被捏成罪人,一会儿又被搓成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网友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直击要害。那就是教育没有形成一盘棋,各个主管单位都是各行其是,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最后就成了公婆都有理,只有没有话语权的老师和学生没有理,他们只能是被动地接受。

看看当下的一些怪现状,就能读出背后的混乱:一边在双减,一边却又在实行延时服务;一边加大考试难度,增加教材容量,一边高喊降低考试难度;一边禁止公布学生成绩,禁止给学生排名,一边向学校和老师要成绩,要升学率;一边教材岿然不动,一边高喊大单元教学……这个混乱是不是让人不寒而栗?

从常理来讲,若要切实为学生减负,最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理应是适度减少教材的容量,并合理降低其难度。然而,那些负责编撰教材的人员,为了彰显自身的高深水平,便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思维的误区。似乎在他们看来,若教材没有足够的难度,又怎能凸显出自己的卓越才能呢?如此一来,教材的难度竟呈现出不断攀升的态势,学生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也愈发痛苦不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拿数学教材来说,原本基础的数学知识已经足够让学生掌握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但如今却被融入了大量复杂且高深的奥数内容;语文教材亦是如此,不仅要求学生精通课本内的文章,还得广泛涉猎课外的阅读材料,甚至包括晦涩难懂的课外古文。倘若学生在这方面缺乏积累,想要在考试中斩获高分简直是天方夜谭。

教材的难度提升一些,倘若考试的难度能够相应降低,或许还能让人勉强接受。然而,现实的状况却令人瞠目结舌。如今的考试简直变得越来越离谱,其走向完全超乎了常人的预料,让人根本无从把握。考试中几乎不可能出现书上的原题,难度不仅节节攀升,题型更是花样百出、稀奇古怪,需要不断地拐弯抹角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

例如,数学考试中大量引入奥数题目,语文考试不仅考查课外阅读,还深挖课外古文,若学生没有广泛的阅读积累,根本无法在考场上应答自如。在这样的严峻背景之下,学生们除了没日没夜地疯狂刷题,似乎就只能选择参加各类培训班。毕竟,仅依靠课堂上学到的那有限的知识,又怎能应对如此刁钻的考试呢?这就好比大海捞针,至少在大海捞针的过程中还有那么一丝捞到针的希望。若不进行补习,又能如何是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懂教育的人无法掌控教育,这无疑是一种悲哀;而不懂教育的人来管理教育,那简直就是一场灾难。在当下,老师无疑是最了解教育的群体,他们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了如指掌。然而,试卷却并非由他们来出,因为他们深知考试的内容与书本相去甚远,即便再三向学生强调,也难以产生显著的效果。

不得不说,考试和教授的分离堪称是最为致命的问题。出题者既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又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理解,常常会炮制出一些偏题、怪题,甚至是超出教学范围的题目。而作为老师,也会在这样的状况下逐渐失去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感到迷茫无措。老师自己都不清楚考试的具体内容,又怎能要求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呢?除了采用大海捞针式的多练习这种无奈之举,难道还能有更为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亲爱的读者,对于减负喊不停,学生却越来越累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