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于秦朝置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望都县还有个名字叫“庆都县”,自置县以来,县名多次在庆都县、望都县中来回更换,最后一次更是由清朝乾隆皇帝发“上谕”钦定县名,一直使用到今天。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保定和定州之间的望都县

先来看望都县两个县名的来历。

一、“望都”一名来自于“望都山”。清朝及民国《望都县志》“山川”条均记载了与中国上古传说中的圣明君王“尧”和尧帝之母有关的3座山,分别是:

1、尧山,此山在班固所著的《汉书》中说:“唐,尧山在南”,三国时期的张晏备注此书此条:尧封为唐侯时,建国于此,尧山在唐(即唐县,三国时唐县城在尧山以北)。

2、伊祁山,相传是尧母生帝尧之处;

3、望都山,一名豆山,一名孤山,四面平坦,不与他山相连也,在《汉书》上张晏仍备注道:“都山在望都县南,尧母庆都所居。尧山在其北。登尧山,望都山,故以望都为名”,大意是:都山在望都县(三国时期的望都县城,与今天并非一地)南,是尧母庆都所住的地方,而尧帝所住的尧山在其北部,尧母时常登尧山,而望都山,这是“望都山”一名的来源,后来又成了望都县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庆都县志》庆都县舆图

此外,在清朝及民国《望都县志》的记载里,还可以隐约看到“望都”一名的另一个来历:“元狩六年封中山靖王子为广望侯,更其名曰望都”,因为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封中山靖王之子为广望侯,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把原本是庆都县改成望都县。不过这一证据并不像“望都山”那样的明显和肯定,也没有被社会所认可。

二、“庆都”则是一个地名,其来源极早,尧母名“庆都”,很可能就是得自于这个地名。清朝及民国《望都县志》中引用对《资治通鉴》中:“尧母庆都氏”记载的注解:“通鉴云,尧母庆都氏。则庆都之名其来远矣,在陶唐以前或为地名,故尧母名之”。是先有地名,后有尧母的“庆都”之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547年《大明舆地图》中的庆都县

下面,按照清朝及民国《望都县志》“沿革”的记载,简单捋一下望都县在“庆都”和“望都”之间来回更换的过程。

县志记载:

沿革:

……战国时为赵庆都邑,秦置庆都县,……(汉)元狩六年封中山靖王子为广望侯,更其名曰望都……北齐省入北平……唐武德四年复置望都……辽省之,金复置庆都……乾隆十一年十月初八易望都……

望都县境域,于公元前296年赵灭中山后,成为赵国的庆都邑,秦朝置庆都县,汉武帝元狩六年更名为望都,北齐时省并入北平县,然后于唐武德四年(621年)析北平县复置望都县,辽朝又省望都县,金朝复置时,名字则成了庆都县,直到清朝乾隆十一年(1746年)十月初八,再次改名为望都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地图中的望都县,可见望都、唐县县城均与今天不同

从庆都到望都,中间经过了三次改名,不可谓不多。在历次改名中,最后的改名最具有“轰动效应”,因为是由当时的乾隆皇帝颁下“上谕”要求更改的。

清朝光绪之后的《望都县志》“沿革”中有载:

奉上谕:朕自正定回銮,固城、祁水之间有县焉,与尧母同名。虽述古之义也,触目踟躇,于意弗安,其易之,仍为望都,钦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乾隆皇帝巡行五台山,在其銮驾回京时经过庆都县,发现与尧母庆都同名,虽然此名自古代就是这样,但他总感觉对圣人之母有不尊敬之意,十分不安,于是下旨更名为曾经用过的名字“望都”。

另外有意思的是,虽然望都县一名来自于望都山,但与这座山有关系的尧山、伊祁山、望都山却都不在望都县境内。

《望都县志》“山川”条记载:

邑域平原旷野,有水无山,诸书载云有山,盖古之庆都,其地广衍,诸山皆在境内,今则析入邻邑云。

光绪《望都县乡土图说》山陵:旧有侯祁山、神孙山、尧山、粟山、望都山、浊鹿山,今皆析入邻邑矣。

望都县原本地域广阔,这些山均在望都县境内,但是由于历朝地舆变迁、撤并频繁、县治多徙,与望都县得名有关的这些山,如今都在相邻的顺平、唐县境内了。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