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是抓工作促落实的关键。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准培训方向,发挥基本培训的牵引带动作用,抓好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激励广大干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奋发进取,至关重要。
一.锚定方向,全面提升干部的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
紧扣时代需求,提高政治能力放在首位。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心任务,始终保持政治敏锐性,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时时处处从政治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加强政治历练和政治训练,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对标“七种能力”,综合提高整体领导能力。在提高政治能力、筑牢对党忠诚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推动整体素质系统化全面化大提升,提高引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咬定重大部署,锤炼过硬工作能力。重点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伴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面临的任务与工作专业化、专门化、精准化,日趋增强,亟须干部要适配岗位,增强本领,努力提升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能力,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二.系统集成,着力构建“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培训新格局
精准化培训对象,坚持按需施训、应训尽训。抓牢“关键少数”,全面纳入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年轻干部、理论宣传骨干、高层次人才、基层干部、党员,实现全面覆盖的原则,找准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的结合点,扩大受益面,避免漏训和重复培训,保证培训对象的全面性、完整性,统筹推进领导干部和党员基本培训体系化。
优质化培训内容,坚持整合资源、系统发力。进一步深化纵向联动、横向协作,推动各级各类党校和地方、部门、行业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提升培训保障能力、巩固强化整体功能,探索共商共建、合作办班的有效载体和方法路径。
创新化培训方式,坚持改革创新、提升质效。注重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用好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线上线下相融合、推动好课程、好资源向基层延伸覆盖,突出定制化和灵活性,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量身定做”“量体裁衣”,持续提升培训供给与岗位职责需求匹配度,更好实现工学衔接,不断推动党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形成与基本培训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师资体系。
三.细化措施,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研究细化举措和方案。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基本培训方案,科学设置培训班次,主要包括进修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理论研修班和师资培训班等。逐项量化细化各类班次的培训对象、内容、方式、学制、周期,做到适合适度、因地制宜,全面提高培训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扎实推进全覆盖培训。严格落实培训方案,加强对培训对象、培训时段的统筹安排、准确测算,采取集中轮训、系统培训和专题研讨等办班方式,分类分级推进规模化、体系化、全覆盖培训。重点抓好科级干部、中青年干部、等培训对象的应训尽训。要统筹时间、空间、师资等资源,深入基层社区完成基本培训任务。同时,将党员集中培训作为重要任务,与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结合起来,抓实党员经常性学习教育。通过系统上下联动、发挥合力,努力实现干部培训全面覆盖。当前最重要的是会同有关部门抓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全覆盖培训工作,有力推动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
完善和创新制度机制。加强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的顶层设计和集成联动。做好已有制度的修订完善,进一步健全需求调研、教学管理、培训质量考核评估和动态优化等机制。注意总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理论、实践等层面探索形成的创新成果和成熟做法,创新资源整合、评价和激励、引才育才等制度,不断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以讲全讲准、讲深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注重从问题导向、理论贡献、实践价值、世界意义等方面深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坚持教研咨一体推进,推行多轮集体备课制度,大力开展研究式教学,严把教学政治关、学术关、质量关。加强与上级师资的学习与互动,用好线上直播、课程录像、远程备课等方式,统筹资源、多措并举,切实提升党校系统教学质量和水平。(马天真)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