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岩周末读书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 年 10 月 27 日晚六点,法师与善信居士在重庆佛学院 1-10 教室举行了第 26 次大众阅藏活动。此次活动共同学习了小全藏第四册中的《杂阿含经・六四一》之破外道事以及《增一阿含经・六重品・十》等内容。

无常无我 既是实相

——Zero 居士

《杂阿含经》云:时,佛陀与众比丘在城中行走。路上有两个小孩,一个叫阇耶,一个叫毗阇耶,在沙地上玩耍。他们见到世尊三十二种相好,心生欢喜。阇耶想,我应当用麦粉供养佛陀。于是,阇耶用手捧了一些细沙,装作是麦粉放入世尊的钵里。毗阇耶看到后,也合掌表示随喜。阇耶接着发愿:“希望以此善行,将来能成为统治天下的转轮王,转世在此处供养所有的佛。” 此时,世尊展颜微笑。阿难合掌请问世尊为何而笑?世尊告诉阿难:“在我灭度一百年以后,这个小孩将在巴连弗邑成为统一天下的转轮王,姓孔雀,名阿育,他将用正法治理国家,并造八万四千塔供养佛。”

正如世尊所言,阿育王行大布施之法,建八万四千塔,于彼诸塔中复施百千金,复作五年大会,会有三百千比丘,用三百亿金供养于彼僧众。僧众中第一分是阿罗汉,第二分是学人,第三分是真实凡夫。以至于阿育王得重病时,自知命欲终尽。

[时,彼大臣罗陀崛多见王重病,命垂欲尽,稽首以偈问王:“顏貌常鮮泽,百千婇女绕,譬如诸莲花,蜜蜂当聚集,今睹圣王颜,无有诸鲜泽。”

阿育王即以偈颂回答他:“我今无所忧,失财及王位,此身及余亲,及诸种种宝,我今所愁者,不复睹贤圣,四事以供养,我今唯念此,顏色有变异,心意无所宁。即使是阎浮提之主因为重病也无法将种种珍宝布施,唯有半个果子。”]

于是,阿育王命侍者持半阿摩勒果前往鸡雀寺,礼拜比丘僧足,问候圣贤大众。并转告他们说:“我是阿育王,统领此阎浮提。阎浮提为我所有,如今财物顿尽,已无财宝布施众僧,对于一切财物都不得自在。现今唯有这半颗阿摩勒果,我还能自主支配。此是最后一次布施檀波罗蜜,恳请怜悯我,接纳此施,让我得享供养僧众之福。”

尔时,[彼上座作是念言:“云何令此半阿摩勒,一切众僧得其分食?”即教令研磨,著石榴羹中,行已,众僧一切皆得周遍。]

时,王复又问身边大臣:“谁是阎浮提之王呢?大臣回答:“大王是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育王从臥起而坐,环顾四方,合掌作礼,口念诸佛功德,[“我今复以此阎浮提施与三宝,随意用之。”“今此阎浮提,多有珍宝饰,施与良福田,果报自然得,以此施功德,不求天帝释,梵王及人主,世界诸妙乐,如是等果報,我悉不用受,以是施功德,疾得成佛道,为世所尊仰,成得一切智,世間作善友,导师最第一。”」

阿育王布施所做之一切,既非为求人天福报,亦非为贪恋荣华富贵。其知王位也好、容颜也罢,[凡盛必有衰,以衰为究竟。] 如来亲口说[真实无有异。]纵观后世子孙行诸恶法,孔雀苗裔于此永终。是故世间富乐不足为贪。[阿育大王,有智之人也,觉世无常,身命难保,五家财物亦如幻化。既觉彼法,则勤行精进,作诸功德。乃至临终,系心三宝,念念不绝,无所吝惜,唯愿尽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强盛的身心看似具有坚实的本质,实则无常且易变。正如《心经》所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世间万事万物皆因因缘和合而生,缘起缘灭,缘聚缘散。生命如同风中的烛火,摇曳不定,无常且脆弱。生命本身便是无常、无我的状态。妄图追求永恒不变,即便当下科技如何发展,也不过是一种痴心妄想、一种执着。正因有了 “我执”,我们才在这有情世界中流转不休。当我们真正洞悉生命实相之际,方为真正悟入之时。

只有觉了生命无常,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回归菩提心才是真正的大圆满究竟。阿育王乃至整个孔雀王朝的兴衰荣辱,奏响了一曲穿越时空的无常乐章。众生在无常的漩涡中苦苦挣扎,犹如溺水之人,错把无常当恒常,不识别变易之法,不知两种究竟根本:一不知生死根本,以攀缘心为自性,以妄心为自性;二不知菩提涅槃之根本,不知寂灭之乐。我们在生活中未能真正体会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佛陀也曾告知阿难:“我以一切行无常故,一切行变易法故,说诸所有受皆是苦。又复,阿难,我以诸行渐次寂灭故说,以诸行渐次止息故说,一切诸受悉皆是苦。” 当我们体悟到无常、苦、空、无我之时,不应消极懈怠,而要学会安住当下,如磐石般坚定;善护自身的念头,如卫士般警觉;对万事万物更加包容,如大海般宽广;不轻易心随境转,如泰山般沉稳;更为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如清风般自在。如此我们便能心净则国土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