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强调了“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需要一以贯之、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市财政部门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坚决落实“过紧日子”要求,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等务实举措,致力于用有限的财力和资源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好事。
“减支”和“增效”同向发力。首先,出台了《关于坚持厉行节约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的通知》。从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和推进预决算公开等六个方面,对“过紧日子”工作进行全面规范,明确要求各部门坚决做到厉行节约,将习惯“过紧日子”贯穿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其次,推动财政支出标准化体系建设,在已出台37条的基础上,今年拟出台8条,在资金申请、支付和绩效评价中综合运用出台的各项标准,较为精确地测算项目经费,精打细算地花每一分钱,把每一分钱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最后,在优化支出结构上,加大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把“零钱”化为“整钱”,充分运用零基预算理念,保障重大战略支出,坚持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用好财政大事要事保障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目标公开。将所有预算收支全面纳入绩效管理,完善事前、事中、事后有机衔接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严格绩效目标审核,做好绩效目标公开。
“节用”和“裕民”同题共答。市财政部门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一方面严格压减一般性开支,降低行政运行成本,除一次性支出、合同类支出外,非刚性运转类支出压减5%,市直部门发挥表率作用,坚决减少非必需和不合理的支出,优化财政资金使用。同时,强化“三公”经费管理,严格落实“双控”原则,通过加强预算审核、管控会议费、车辆运行费和国库支付动态监控等措施,确保“三公”经费使用合理且不超预算。另一方面,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对水电等能耗实行目标责任管理,限制或减少使用一次性办公用品,提倡低碳出行、文明用餐,做到“小钱小气”。并且优先保障刚性支出,特别是“三保”支出,兜牢兜实基层民生底线。
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我市财政部门通过腾出更多财政资金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增进民生福祉,在补齐养老、教育、医疗等基本民生短板,以及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领域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做到“大钱大方”。
“评估”和“监督”协同推进。市财政部门持续加强财会监督,着力构建过紧日子“检查-整改-通报-运用-反馈”闭环管理机制,严格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反财政纪律的行为,特别是对违规、异常列支费用等行为,加强惩戒问责,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推动过紧日子制度措施有效落实。同时,做好预决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持续提升公开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获得性,政府和各部门的预决算除在市人民政府网站公开外,继续在省财政厅门户网站设立的“预决算公开”平台集中公开。此外,还出台《吕梁市本级“过紧日子”评估机制(试行)》,建立部门“过紧日子”评估体系,包括制度机制建设、“三公”经费管理、一般性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资产管理、结转结余资金管理、强化审计和财会监督7个方面15项具体评估指标,对市本级预算部门按年度进行评估,并确定评估等次,向市本级各部门印发评估结果通报,以此推动各部门更好地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
市财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定不移地长期坚持“过紧日子”,精打细算地做好厉行节约的“财政账”和节用裕民的“民生账”,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府“过紧日子”带来的实惠和温暖。(记者 张娟娟 通讯员 穆瑶君)
来源:吕梁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