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随着日军在中国境内肆意烧杀抢掠,在国家和民族面临危难之际,众多地方军阀抛开个人恩怨,选择摒弃前嫌一致对外,纷纷调转枪头投身于抗日战争的洪流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侵华

四川的刘湘,虽然长期控制着四川这个大后方,但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他就率先表态支持抗战,并源源不断提供资金和兵源,为各地军阀做出表率。广西的李宗仁和白崇禧,尽管与蒋介石长期存在政治对立,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选择遵从蒋介石的指挥,为抗战贡献力量。云南的龙云不仅派遣滇军主动出滇抗战,还积极组织民众抢修滇缅公路,确保国际援助能够顺利送达抗战前线。山西的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在抗战中阻止了日军南下的企图。湘军唐生智在南京指挥了南京保卫战。东北军和西北军,在被收编后,也全力投入到了抗战之中,西北军中更是涌现出了张自忠、赵登禹、佟麟阁等一批抗日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军阀刘湘

这些军阀深明大义积极出兵出粮,成为了抗日战争能够最终取得胜利的关键之一。

然而,在全民救国的抗日浪潮中,并非所有地方军阀都参与保家卫国。历史上,被称为“西康王”的刘文辉和“新疆王”盛世才为了自身利益并未给抗战提供兵力支持。甚至有资料显示,在战乱时期,盛世才还试图通过与外国势力的联系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民抗战

民国时期,新疆地区的实际控制者为盛世才,有着“新疆王”的称号。他出身于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但通过外部势力和军事手段,逐步掌控了新疆的军事和政治权力。

在统治期间,盛世才在苏联的帮助下,推动了多项社会革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新疆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在抗日战争期间,这位权势显赫的地方军阀表现出了消极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疆军阀盛世才

1937年,当全面抗战爆发,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对抗日本侵略者时,盛世才却以新疆地理位置偏远和交通不便为由,拒绝向中央政府提供兵力和物资支持。即使在日军占领华北地区,威胁到西北地区安全的情况下,盛世才仍然以新疆防御薄弱为借口,拒绝出兵,对中央政府的援助请求置之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盛世才

实际上,盛世才有超过20万装备精良的部队,兵力排名各地方军阀第二,完全有能力驰援内地战场。在面对诱惑和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出于对失去新疆控制权的担忧,他不愿将自己的部队交给他人,因此,盛世才拒绝了国共两党的号召,选择了中立。在全民抗战的背景下,盛世才成为了公众谴责的目标,他的名字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康在民国时期是一个省份,也是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青海和四川西部地区。刘文辉是当时控制这一地区的大军阀。早年,他曾与侄子刘湘争夺“四川王”的宝座,但最终败给了刘湘,被迫退守到较为贫瘠的西康地区。

1939年,西康省正式成立,刘文辉出任省主席。西康地处偏远山区,经济落后,刘文辉需要自给自足,维持12个团的补给和地方开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康王”刘文辉

抗日战争爆发后,尽管刘湘是四川的军阀,他却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川军在抗日战争中成为了国共两党之外的主要抗日力量,在各大抗日战场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相比之下,“西康王”刘文辉的民族意识远不如侄子刘湘。抗战中他为保留实力拒不出兵,将精力集中在巩固地方统治上,准备再次争夺“四川王”的意图十分明显。之后在舆论压力之下仅捐了50万大洋来支持抗日。虽然刘文辉后期在新中国成立后为地方的建设做出了贡献,但他在抗战中的表现也成了他一生中最难以抹掉的污点。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