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铭至死都没有等到哥哥张学良重获自由。
赵春桂是张作霖原配夫人,两人成婚后,赵春桂为他生下四个孩子:一个早夭的儿子、张学良、张学铭还有女儿张首芳。
赵春桂对张作霖的仕途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张作霖经常和别人说:“如果没有她(赵春桂),这些年我不知道要得罪多少弟兄。今后你们有什么事,可以找你们信得过的大嫂。只要她答应下来的事,我没有不同意的。”
赵春桂和张作霖结发在乱世,张作霖发迹后,赵春桂却没有办法和他同享福。
张作霖和赵春桂成婚没多久,就结识了民女卢寿萱,赵春桂知道丈夫已经移情别恋,于是心平气和地同意其将卢寿萱迎娶进门。卢寿萱嫁进张家后,和赵春桂相处得不错,赵春桂去世前,还曾经自己年幼的两个儿子张学良和张学铭都托付给卢寿萱抚养。
随着张作霖的仕途不断升迁,他开始喜新厌旧,不断地迎娶姨太太们过门,虽然家中仍是赵春桂在操持家政内务,可她实在是无法接受丈夫接二连三迎娶新人的现实,两人的裂痕越来越大,在一次激烈争吵后,性情刚烈的赵春桂一气之下在次日清晨不辞而别,带着孩子回了新民老家。1912年,赵春桂染病身亡,年仅38岁。
赵春桂去世后,张学铭先是跟着大姐以及兄长张学良在新民县旧宅里读私塾,之后又前往沈阳求学,在二姨太卢寿萱的照顾下,张学铭进入奉天省立高等学堂读书,张学铭也足够争气,以优异的成绩在学校毕业。
当时哥哥张学良已经能够统率军队带人剿匪,张学铭非常羡慕兄长,也想进入讲武堂深造,却被张作霖拒绝了,在张作霖看来,张学铭不适合进入军旅带兵,更适合去做学问。不仅是事业,就连婚姻大事张作霖也一并包揽了,他为儿子张学铭选择了一位大家闺秀姚氏。张学铭对父亲的包办婚姻不满,又无法违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最后还是和姚小姐结为夫妻。
成婚后,张学铭仍旧没有放弃进入军界的想法,他想要追随兄长的步伐救国救民,再加上对包办婚姻的耿耿于怀,他更想要找一个让自己解脱的方式,可父亲的命令他又不敢违背,所以总是郁郁寡欢。最后,在兄长张学良的鼓励下,张学铭放弃了去军队的想法,决定出国深造。
对于儿子出国留学的想法,张作霖举双手双脚赞同,1925年,张学铭东渡日本求学。
张学铭和张学良虽然分隔两地,但两人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次张学铭在日本遇到困难,都会写信向兄长求救,张学良即便再忙,都会给弟弟出主意。
1928年,张作霖皇姑屯遇难,远在日本留学的张学铭中断学业,回国奔丧,次年他带着妻女前往天津,并在那里结识了朱洛筠,两人志趣相投并结为夫妻。
西安事变后,张学铭在国外听说兄长被扣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要回来营救,被张学良制止。张学良让回香港探望儿子张闾琳的赵一荻代为劝阻,在见到兄长的亲笔信后,张学铭决定忍一忍,暂时留在香港。
期间,日本人也盯上了张学铭用威胁利诱的手段拉拢他为她们做事,被张学铭拍案大怒,喝退了前来劝降的汉奸。张学铭宁可当普通百姓,也宁死不愿做汉奸。
1945年,日本投降后,赋闲多年的张学铭重新回到东北,他履职后也曾伺机营救自己的兄长张学良,可惜,一直到蒋介石去了台湾,他想要解救兄长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全国解放后,张学铭回到天津,并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中,他曾是天津市政协的常委,全国四届政协和五届政协的委员......
张学铭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仍旧关注着兄长张学良的信息。1982年,张学铭在一次政协的学习会上,看到国内一本杂志上刊载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用高倍望远镜眺望祖国大陆的照片,当场发出:“我张学铭今生见不着我大哥,做鬼也要去一趟台湾!”的誓言。
1983年,张学铭病情加重,他意识到自己时日无多,对兄长的思念更甚。他临终前留下的遗言是:“我大哥苦熬了四十七个寒暑,我等待了四十七个春秋。终未见上一面......”
4月9日,张学铭以77岁高龄在北京去世。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学铭都没能和兄长张学良重逢,成为毕生之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