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有很多红油米粉店,虽然每家的搭配都差不多,但不同的店有着不一样的口味,顾客们往往更喜欢自己家附近的红油米粉店。象山区龙船坪路的玲妹红油米粉店,也得到了附近居民的偏爱,逐渐成为附近居民的“小食堂”。
小店门面
★推荐理由 汤底鲜甜 红油温和不呛
他们家汤底很鲜甜,和家里自己熬的骨头汤差不多,吃完以后不会感觉嘴巴涩涩的或是口干,反而是很清爽的感觉。红油很香,入口不呛,不会很辣但特别香。
——家住龙船坪的阳女士
★记者探店 顾客多是附近的邻居
这家店门口不大,店内的使用面积也不大,只能勉强放下6张小桌子。店面的招牌上只有红底黄字的“玲妹红油米粉”。这块招牌甚至还有一点点褪色,就是这样并不起眼的小店,却有着很多老顾客。
近日,下午1点,记者来到这家小店,店里还有几位顾客正在嗦粉,这些顾客大多数都是附近的居民。正在嗦粉的王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说小店刚开业他就在这里吃了,几乎每周都会来,有时候是来吃早餐,有时候是因为不想在家开伙,这里都快成为他的第二个“小食堂”了。“这里离我家也就两三分钟的路程,我经常来,跟老板都很熟了,每次我一来,不用我张口,老板都知道我要什么。”王先生说,最开始吸引他的是米粉的味道,红油很香,一点都不觉得呛,肉末也给得很足,他经常连汤一起喝完,把碗底的肉末和黄豆都扒拉干净。
黄发军的妻子正在为顾客准备红油米粉。
家住龙船新邨的刘女士则是因为这家店熬的汤底而反复光顾。她平时吃得比较清淡,所以把这家的红油米粉当汤粉来吃。“他们家的红油是自己加的,大部分时候我都是不加的,或者只滴几滴,这样也更能吃出汤的鲜味。”刘女士觉得,这家小店的汤很符合她的口味,鲜甜清爽,就像自己在家里熬出来的一样。
红油米粉。
“来这里吃的大多数都是街坊邻居,只有真材实料才能受得住大家对我的信任。”小店老板黄发军说,小店的定位就是做一家居民楼下的米粉店,主打就是亲民,所以街坊邻居就是这家小店最大的客源。他觉得目前小店的口碑应该还算是好的,因为来吃米粉的街坊邻居很多。
★小店故事 小店里承载着普通人对生活的态度
黄发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全州小伙,善于跟顾客打交道,把米粉的味道也做得挺好。很多顾客都以为黄发军一直都是干餐饮行业,有餐饮工作的基础,才会把这家米粉店开得风生水起,事实并不是这样。在开米粉店之前,黄发军做着与钢材打交道的工作。他告诉记者,其实在全州也不是每家每户都会自己做红油米粉,因为熬制红油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所以他以前吃米粉也是要去街上才能吃得到。总的来说,在开这家米粉店之前,黄发军对红油米粉也只是停留在“吃”的层面,也从未想过要自己开一家米粉店。
黄发军夫妻俩以前在贵州上班,平时很少兼顾到家里,孩子慢慢长大后,在外地上学很不方便,他们就决定回桂林。“回来也迷茫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要做什么,在亲戚朋友的出谋划策下,最后开了这家米粉店。”黄发军说,他刚开始觉得,离家近一点总能照顾到家里了,但随着米粉店的营业,在家待着的时候比想象中要短很多。他平时4点多就得起床洗漱,5点到店里熬制骨汤,7点左右开始营业,晚上8点左右收工回家。店里平时只有他跟他妻子两个人,从熬制骨汤到把粉送到顾客的餐桌,都由两人完成,所以他们几乎都待在店里,上午熬辣椒油,下午备酸菜。但相比于固定上班时间来说,他们也有更多自己支配的自由时间。“生活就是有着很多小事情,不管是给老人的陪伴,还是孩子的教育,总不能一直缺席。”黄发军的妻子说。
这家小店从2020年开始营业,到现在已经4个年头了。这家小店不只是黄发军夫妻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附近居民满足温饱的口碑小店,有着这座城市浓厚的烟火气。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石艳红)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