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裘服,即皮毛大衣,《礼记·礼运》中提到:"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

《后汉书·舆服志》“上古衣毛而冒皮”

兽皮是先民最早用以御寒的衣服质料之一,早期的兽皮未经硝化处理,皮质发硬而且有异味。且兽皮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获得。

相比较而言,驯化后的羔羊皮则相对易得。

商周时期延续了上古穿皮衣的习俗,并逐渐掌握了熟皮的方法,能够区分各种兽皮的不同性质。《考工记》中记载的 “攻皮之工五” :函人:主要负责制作甲胄;鲍人:负责鞣制皮革;人:主要从事蒙制皮鼓以及制作鼓木(皋陶)的工作;韦人:原文关于韦人的具体职责有所缺失,但一般认为与熟制皮料相关;裘人:负责制作皮衣。这里的裘人就是制作裘的匠人!

《诗经》中直接写羔裘的诗有三首、写狐裘的诗有五首、提到熊裘的一首,从不同方面对裘作了描述:

1. 《豳风· 七月》

“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

“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

“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

九月开始让做冬衣了,十一月开始刮北风;十二月寒气袭人。

十一月狐貉毛皮密实,猎狐做狐裘

九月开始下霜,十月收拾晒场,然后杀羊。

气候和杀羊的时间也说明了做羔裘服的羊皮有了!

说明了做和穿裘的季节

2. 《召南·羔羊》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

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

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

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毛传》云:"古者素丝以英裘,不失其制,大夫羔裘以自居。"

按照周礼制度,大夫穿用白色丝线缝合的黑色羔裘。

“五紽”“五緎”“五总”描述了丝线缝制的样式和方法,但具体是什么样子,现在已不可考。

3. 《郑风·羔裘》:

羔裘如濡,洵直且侯。彼其之子,舍命不渝。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晏兮,三英粲兮。彼其之子,邦之彦兮

描述了羔裘的品质和样式,软糯(濡)、鲜亮(宴),柔润光亮、质地优良并有豹皮纹饰

(豹饰)。

4. 《唐风·羔裘》:

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岂无他人?维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岂无他人?维子之好。

描述了羔裘的豹饰的具体位置:袖口和衣襟。

5. 《桧风·羔裘》: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岂不尔思?劳心忉忉。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日出有曜。岂不尔思?中心是悼。

说明了羔裘和狐裘的穿着场景。

6. 邶风·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描述了狐裘的特征:毛绒绒的(蒙戎)。

7. 秦风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具体描述了狐裘的穿法,要配锦衣,也就是有黑色和青色相间的花纹的上衣(黻衣)和

绣花下裳,同时还要化妆(渥丹)、佩玉

《礼记·玉藻》:“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

8. 小雅·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狐裘黄黄,这应该是多数狐裘的颜色。

9. 小雅·大东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提到了熊裘。 描写了不同等级的人不同的衣着。

后代学者对诗经中提到的裘服有不同的解释和考证:

《毛诗正义》汉代毛亨认为“羔裘”是古代大夫的朝服,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毛诗稽古编》卷二十九,陈启源说:"裘有狐裘、有羔裘、有鹿裘、有貉、有狸,而羔裘之用最多。

《白虎通义》提到天子、诸侯、大夫等不同身份的人穿着不同颜色和材质的裘服,反映了古代服饰的等级制度。

礼记·玉藻》记载":君衣狐白裘,锦衣以裼之。君之右虎裘,厥左狼裘。士不衣狐白。君子狐青裘豹褎,玄绡衣以裼之;麝裘青犴褎,绞衣以裼之:羔裘豹饰,缁衣以裼之;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这里明确了不同身份不同的服装颜色和搭配:诸侯是白裘锦衣、诸侯的左右大臣,右侍卫是虎裘、左侍卫是狼裘,穿麝裘的饰青犴,穿青裘饰豹褎,穿羔裘饰豹褎;

白裘外罩锦衣,青裘外罩玄衣,麝裘外罩绞衣,羔裘外罩缁衣,黄狐裘外罩黄衣。

至于周天子,《周礼注疏》卷十八记载的天子六冕服,都是使用黑色羔裘。

裘在考古上的发现:

关于羔裘的考古发现,直接的实物证据基本没有,但可以从一些出土文物中窥见一些端倪:

侯马晋国遗址:出土的陶范中有人形陶范,提供了春秋中期到晚期晋国人的服饰资料实物,其中包括羔裘的样式和装饰特点。

其他地区出土的铜器、玉器、陶范、陶俑等文物上的装饰图案和人物形象,间接反映了当时服饰的样式,其中一些有类似羔裘的服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本的结论:

夏商周时期:人们为了抵御严寒,形成了穿着皮衣(即裘衣)的习俗。这一时期的服饰制作技艺日渐精湛,羔裘作为其中的一种,体现了当时服饰的发展水平。

春秋战国时期:羔裘成为贵族阶层的标志性服饰,其样式和装饰更加丰富多样,反映了社会等级和身份的象征。

参考文献: <诗经>服饰材料考之裘服 王红进(北京物资学院文化传播教研室,北京100149)

<诗经>服饰考论 张嘎(西北大学)

《诗经》与周代服饰文化 魏思玲(河南大学图书馆馆员)

《诗经》服饰词语考释 刘金勤 (武汉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