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中旬,应朋友唐先生邀请,我们一行赴贵州黔东南州,采风雷山县龙塘苗寨的乡村旅游及相关文旅项目,便有了这次龙塘苗寨之旅。以往曾多次去过贵州,多半是会议研讨、旅游考察、酒店培训之类,尚未对贵州苗寨有过体验。这次贵州之行,对黔东南苗寨的乡村旅游、乡村民宿、乡村文旅项目运营,有了一些了解和感受。贵州五天采风,有三天在龙塘村苗寨,对龙塘村苗寨的诸多风情感受颇深。那么,让我们先一同分享龙塘苗寨的纯朴的苗寨风土风俗风情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1

迎宾“拦门酒”

10月11日下午一点半许,我们一些江苏的朋友,在组织者兼团长唐先生的带领下,飞抵贵阳龙洞堡机场,中巴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约两个半小时,便抵达了黔东南州雷山县龙塘村苗寨。大家在苗寨寨门前下了车,只听见阵阵悠扬的芦笙声响起,伴随着两位男士苗民吹奏的芦笙音乐,苗寨妇女在寨门前欢歌载舞,欢迎我们远方而来的客人。村支书迎上前来,与我们一一握手,村民们给我们每人敬献一条鲜红耀眼的、类似于“哈达”的围脖。村寨的门前还置放了一条长桌,桌上有米酒、酒壶、苗族小点心和特制的腊肉。苗寨村民们给我们每人都敬上一碗自制的米酒,我抿了一口,些许酸甜,而后在苗民催促之下,喝了这小碗米酒;另有苗民夹上他们特制的腊肉,让我们品尝,这腊肉嚼在口中味浓香甜,我直呼“好吃”!大家还品尝了苗寨村民自制的糕点......我们都被这热情款待、热烈隆重的苗族特色的迎宾“拦门酒”仪式的场面感染了!一碗米酒下肚,有些微醺。随后,龙塘苗族村民邀请我们一起在苗族寨门前的大路上,排成八字形两排,跟着芦笙吹奏的节拍,我们学着苗族村民的舞步和手姿,一起舞动了起来。这个场景、这种仪式、这种体验,让我们感受到苗寨文化与热情。据说,苗寨“拦门酒”,是迎接客人的最高礼仪,喝得越多,苗家人心里就越高兴,认为这是看得起和敬重了苗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拦门酒”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0 2

苗寨“长桌宴”

傍晚时分,我们一行与苗寨村民一边交谈、一边进入龙塘苗寨寨门。在山间小径上,隐约可见龙塘村寨被群山环抱的满眼绿色秋意。交谈之间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一家叫着“海发苗家”的小餐厅,门前还有用根雕制作的“欢迎回家”四个装饰门前,让人觉得温情、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山里的夜幕降临较早。这时,天空已现点点繁星。进入餐厅,映入眼帘的就是两条50-60公分高、60-70公分宽的长条桌拼在一起,而不是我们习惯了的常见的大圆桌;还见有30-4公分高的较长较矮的长条凳放在长条桌的两侧。笔者第一次使用这样苗寨特色的餐桌餐椅,开始时还有些不习惯。用餐之前,看见餐厅的墙上挂有两只镖盘,见此,同行人中有人则手持飞镖,接二连三地向镖盘的中心投去。这种把外面世界的玩法,植入苗寨餐厅,在餐前让人们轻松娱乐一番,有些像近年来流行的“饭前掼蛋”的风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苗寨第一餐的“长桌宴”吃些啥?苗寨村民对山间的野菜,诸如山芋苗、南瓜藤之类的大山里的蔬菜好像不屑一顾,城里人认为山野里的生态有机蔬菜,吃起来舒服又健康。而龙塘苗寨村民则认为这些山间野菜不登大雅之堂,尤其是接待贵宾,必需杀猪、宰鸡、捕鱼之类才好。所以,当晚的“长桌宴”上,黑毛猪肉、生态山鸡、池塘鲤鱼相继上桌。但我们大家希望能多配些蔬菜,在我们的几度恳求下,好不容易才多添了几盆炒生菜。“长桌宴”上,鲜美的鸡汤、苗寨的稻米、以及金黄的苗寨糍粑、美味的腊肉,阵阵飘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品尝大山苗寨的美味佳肴,小饮贵州当地的酱酒,欢声笑语,与苗寨村民边餐边聊。酒足饭饱,是到了该结束长桌宴的时候了!可这时,进来了七八位苗寨村姑村嫂,她们每人手持一大酒壶、又算是酒碗,用苗民自己酿制的米酒,开始了“高山流水”式的敬酒了:她们一边唱着苗家的山歌、一边为每位客人敬酒。这种敬酒,是以多位苗寨村姑村嫂站在客人侧后方,拿着酒壶(酒碗),按照身高的高低次序,酒水从高处的酒壶,依次流往低处的酒壶(酒碗),最终流落到客人的酒碗中,并由苗寨美女喂饮客人口中。在主人敬酒时,客人喝酒还有不少规矩。在敬酒仪式中,我们有人不胜酒力,不希望再喝了,这时,苗姑们便有一个“撞客人”的特定行为。这种“高山流水”式的“喂酒”,和“撞客人”的特定行为,博得了当晚的“长桌宴”满堂欢笑。我们一行都沉浸在苗寨村民热情好客的晚餐欢乐气氛之中,也使得长桌宴高潮迭起。这一场景令所有人开怀畅饮又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 3

篝火“芦笙舞”

当晚晚餐结束,已是八点半许。一天的旅程舟车劳顿,大家希望早点洗漱休息了。然而,龙塘苗寨的村民们好像意犹未尽。我们用餐后,在苗寨村民的引导下,走出“海发苗家”餐厅,伴着满天星辰,漫步于山寨小道上,走向了村部旁边的水泥平地小广场,广场中央已经架设起了一个大铁锅,铁锅内已经置放好了木材。不言而喻,这是苗寨村民要举办篝火晚会了!

在我们前往小广场的途中,苗寨的几位村姑村嫂就让我们一行中的几位女士,去村部更衣,换上苗族民族特色的、头戴苗族银饰帽,身着苗族经典色彩的挂银苗服。更衣后的几位汉族女士,与当地苗寨村嫂村姑们,身着统一苗服进入小广场,给篝火晚会平添了节日欢乐的气氛。

旋即,苗族村民邀请远方来的一位贵宾,手持纸束走向铁锅中央。苗寨村民用打火机点燃贵宾手中的纸束,贵宾将纸束很快抛向已经浸润汽油的木材大锅中,顿时,“嘭”的一声,燃起了熊熊篝火。此时,芦笙音乐响起,没有多余的开场仪式,而是龙塘苗寨男女村民有序上场,他们以大铁锅热烈燃起的篝火为中心,伴着芦笙音乐节拍,一边唱着苗族山歌,一边不时地拉上我们这一行人,加入他们的歌舞队伍之中,我们踏着音乐的节奏,学着苗族村民的舞姿比划着,陆陆续续,我们这一行的所有人都加入到了这个苗族圈圈舞的行列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苗族村民一般是在逢年过节吹起芦笙、踏着舞步,庆祝自己的苗族节日时,才会举行“篝火芦笙会”。可见,龙塘苗寨村民们把我们的到来,用过节的形式,来表达对我们的欢迎,当晚的芦笙歌舞晚会,多半的旋律比较舒缓,所以,我们一行加入这个舞会的行列,相当于餐后漫步消食。但随着曲调和节奏的变化,时而悠扬、时而激烈,当地村民的舞姿,也时而挺胸昂首、时而连连翻滚、时而步履变幻。其间,还有几位儿童也加入篝火芦笙圈圈舞中。我们同行中有四五为善舞者,全情投入其中,尽展优美舞姿,还有独创动作。我们此行所有人和龙塘苗寨村民们都沉浸在一片祥和欢乐和节庆景象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州黔东南采风的第一天,就使我们强烈的感受到苗族风俗风情的纯朴:迎宾“拦门酒”这一独到风俗的文化厚重、苗寨“长桌宴”这一特色风情的真诚实在、以及“篝火芦笙圈圈舞”这一节庆欢乐般的炽热情怀......这些既是别具风格、还可深入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又是展示苗族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的研学课堂。

龙塘苗寨第一天的采风,给笔者有着与以往不一样的旅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