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8月,刘少奇之子刘源对着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女儿嫁到你家了,你要好好地对她。”他口中的女儿,指的是第一军医大学。而之所以说“嫁女儿”,要从我国第十次大裁军说起……
刘源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儿子。由于出身不同,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军人和部队的深刻影响。
刘源从小看着解放军战士在中南海站岗放哨和操练,心中十分羡慕。经过父亲的同意,他13岁就进入中南海警卫部队当了一名小战士。那时正值全军开展大练兵、大比武,他和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练习射击,样样不落后。
15岁那年,随着特殊时期的开始,刘源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收拾行李离开北京,来到了遥远的农村插队。
在陌生的乡村里,他度过了长达7年的艰苦劳动生活。直到1975年,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刘源才回到北京。大学毕业后,他放弃了大城市的好工作,重新回到农村,在基层接受锻炼。
2003年,刘源调到解放军总后勤部任副政委。他赶上了新中国第十次大裁军。当年9月1日,时任军委主席江同志宣布:中国军队在“九五”期间裁减军队员额50万的基础上,2005年前将再裁减员额20万。
刘源亲历了此次大裁军,并参与了总后系统四所院校向地方的整体移交工作。
其中军需大学移交教育部管理,与吉林大学实行联合办学;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广东省管理,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将移交四川省管理,更名为成都医学院;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将移交吉林省管理,更名为吉林医药学院。
四所院校原本是军队后勤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成立于上个世纪战争年代,当时部队人才匮乏,其使命是为军中培养人才。
到了和平年代,军队像地方一样,继续开办大学院校,由军队划拨军费,按计划统一招生,规模继续壮大。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学校为军队培养人才的色彩慢慢变淡。继续为这些学校下拨军费是否值得,就引发了争议。在军队精简的大趋势下,将部分院校撤并、移交,不失为一条解决之道。
此次刘源负责移交地方的四所院校,共涉及资产上百亿元,人员万余,是军队院校首次最大规模、最高级别向地方整体移交办学。
刘源很看重这次移交对于军队的意义,将其形容为“剪掉尾巴,轻装上阵”。但是在移交过程中,他亲身感受到了裁军带来的巨大压力,尤其是在做思想工作方面。
因为1985年裁军时,中国还是计划经济体制,军官脱下军装就是干部,士兵退伍成为工人。
可是到了新世纪初,军队的福利保障仍然“从摇篮到坟墓”,但是地方已经鲜有铁饭碗,社会保障体系又不完善,要离开这个安身立命之所,很多人并不情愿。
但是在重任面前,刘源没有退缩。他挑起了这副担子,尽量方方面面都照顾到。到了2003年8月下旬,四所院校分别举行了军队向地方的交接仪式。
刘源辗转于广州、成都、吉林三地,保证了移交工作顺利完成,并得到了军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他曾说,院校移交以后,军费的使用将更有效率,“原来买CT机的钱,现在可以用来买飞机了。”
2003年8月24日,在第一军医大学移交广东省管理的交接仪式上,刘源郑重地对广东省省长黄华华说:“我这个女儿多好!从现在起,就嫁给你家了。你可一定要好好待她啊!”
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让台下许多师生热泪盈眶。
地方、军队达成协议,院校中的师生也经历着身份和命运的变化。人员的转移,达到了精兵简政的目的。与此同时,对于院校来说,也可以实现从军到民、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
正如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你们送来了一个大金娃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