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核心观点

美丽乡村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必舍近求远、违背农民意志去单一地追求西方的城市化,通过发起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新”,逐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生态农业遍布在祖国大地,有助于将食物链中充满的各种破坏生殖细胞或生殖系统的有害物质进一步降低和减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高明 郭立月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开展了以水稻等作物由高秆变矮秆,并辅助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的第一次绿色革命。这场革命解决了19个发展中国家粮食自给自足的问题。然而,其间全球人口同步激增,环境污染加剧。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发起真正的绿色革命,即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新”。

生态学在农业中的应用方向非常明确。首先是解决吃饭问题,即发展生态农业;其次是自然保护问题,即物种与生境就地自然保护;最后是为迁移进城人群创造一种近自然的生态空间。

未来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将生态农业发展成为一种能够保护耕地与作物质量、适当增产、保护环境、带动就业、保障健康的高效益农业。

用高效生态农业效益守护生态环境之美

生态农业描绘了这样的景象:生活在城市化乡村中的人们从事有机食品生产、加工、销售、服务的涉农产业。他们吃的是有机食品,呼吸的是清新的空气,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水,居住的环境鸟语花香。他们愉快地劳作,人们之间有分工但不竞争,有合作但不吃“大锅饭”。

在当前城镇化热潮中,我们有必要进行一些反思。新型城镇化是将城市中合理的要素(如市政设施、医疗设施、卫生设施、娱乐设施、学校、银行、暖气、空调)引入农村,而不是简单地将人“装”进城市。

我们需要引导大量优质、有效资金流向农村,而不是让农民“砸锅卖铁”进城买房,从此永远告别“三留守”现象。我们要让就业机会和产业平等地分布和出现在包括城市和农村在内的广袤大地。

理想的生态农业模式是告别了化学化主导的对抗模式,人类尝试了半个多世纪的化学化模式,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远离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人工合成激素和转基因种子这6项不可持续的技术,但不排斥现代的物理与农业机械技术。

农民种地再也不用担心害虫危害,而是有专业的队伍负责创造无虫害的农田环境,其动力来自太阳能;农民开的拖拉机、收割机里燃烧的是沼气等生物质能。农民不仅生产了人类赖以为生的健康食物和衣物,生产了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有机中草药,生产了城市消费的宠物、花卉、苗木,还生产了能源。在这一切生产过程中,农民都没有增加对大自然的掠夺,他们利用的仅仅是太阳能,利用的是大自然创造的万物生灵。受益于此,高效生态农业效益也将大幅度提高,即有机农产品的价格必须在现有基础上翻倍、再翻倍,才足以带动农民在家务农,足以吸引资本下乡,足以吸引学生态的、学农学的、学管理的大学生们就业。

一旦有知识的农二代不必将进城打工作为唯一甚至优先选项,实现在家门口的优质就业,从而能过上非常舒适的生活。生态农业带动乡村发展的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届时,农民的收入可以来自高效的生态农业产业模式。

高效生态农业是通过科技、信息、资本、管理的投入而升值,其增值部分,一是来自国内外的市场;二是来自政府的农业投入;三是来自政府对退化环境修复与污染治理的投入;四是来自社会公益团体等。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必须从源头恢复被严重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其结果,将是用我国18亿亩农田中的6亿亩低产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现保护60亿亩的草原(1亩农田产生的秸秆生物量相当于10亩草原生物量),还有24亿亩的森林、9.9亿亩的湿地、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

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生态农业是将地球上的光合产物及其衍生物通过农民的劳动转化为食物的农业,核心三要素是种子、土地和农民。而高效生态农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个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产业,从来强调的都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采取的是生态学上的种间和谐共生原理,而非竞争对抗乃至相互残杀的做法。

在高效生态农业链条中的人,都是生态农业存在各个环节中的一个物种,与小麦、玉米一样,有其生存的基本权利。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生态学的办法是完全能够生产出足够量的食物满足人类的日常生活需求的,且能够避免大量的食物浪费与环境污染。

产量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科技进步来解决的。

以我国为例,农田中有9亿吨秸秆,养殖场有38亿吨畜禽粪污(仅猪粪就达6亿吨),城乡生活垃圾中有3.1亿吨可降解的植物光合产物,均可通过土地系统重新生产出粮食、果蔬等人类食物,从源头上消除对环境的污染。

除此之外,在草原、森林、天然湿地、海洋中分布着大量的人类食物或饲料原料,都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提供食物。

添加进农业生态系统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会通过食物链的放大作用进入人体,进入人体中的那些非生命元素,尤其是重金属以及“三致”(致病、致癌、致突变)的有机化合物是没有办法从人体中排出去的,日积月累会带来健康隐患。

体内毒素长年累月、层层沉积形成毒垢,牢固地附着在五脏六腑及各种管道的组织细胞上,甚至骨缝中,不易被人体代谢。另外,采用工业化方法生产食物,其营养成分下降,造成“营养空洞”“隐性饥饿”。

这也要求我们必须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为人类生产食物,应该实现从源头不使用农药、化肥、地膜等,可大幅度减少工业生产与农业应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为家畜生产饲料可以使用少量的化肥和农药,搞集约化种植,但这不在生态农业考虑的范围之内。

要知道,人类面临的很多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消失及生物多样性消失等,都与人类从事工业化农业有很大的关系。

要保护老种子及人类经几万年驯化的动物物种。由于追求产量,采取杂交、转基因技术以后,很多作物、蔬菜或果树不能留种,农业受制于人,并造成一些优良的遗传基因丧失。

以高粱为例,虽然杂交高粱可以实现亩产千斤,但容易遭受病虫害、酿酒口感差,而传统的红高粱虽然产量低,但果穗也能产三四百斤,后者市场价高于杂交高粱价。另外,红高粱秆也是很好的建筑材料或编织材料。但红高粱种子由于民间不留种,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了。

保留我国传统的农业技艺。牢记“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就需要农业必须成为令人羡慕的产业。需要明确,没有农民参与的生态农业是假的生态农业,是不可持续的。只有农业附加值高,从事农业的农民有尊严,这个产业才能保持下去。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遏制乡村消失趋势。有些地方搞撤乡并镇,简单地让农民上楼,导致很多原本存在了几千年的乡村消失,这是非常令人痛心的。

需要提醒的是,美丽乡村是适合人类居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必舍近求远、违背农民意志去单一地追求西方的城市化,通过发起以生态学为主导的“绿色革新”,逐渐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让生态农业遍布在祖国大地上,有助于将食物链中充满的各种破坏生殖细胞或生殖系统的有害物质进一步降低和减少。比如,除草剂、激素、塑化剂、重金属等都有望进一步从人类食物链中被逐步清除出去。

(作者单位:蒋高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郭立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陈 波王 彧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