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在阅读三国历史时,都会心生疑惑: 为何蜀汉对北伐抱有如此坚定的执着? 诸葛亮和姜维先后多次兴兵北伐, 相较于历史上其他割据巴蜀的政权,三国时的蜀汉在北伐一事上展现出了最为强烈的决心,其行动也显得尤为果决。
千百年来,人们对于诸葛亮竭尽蜀汉国力发起的北伐战争褒贬不一。持正面看法者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光复汉室,维系“正统”;而反对者则认为,诸葛亮在魏蜀双方实力悬殊的情况下,依然逆势而行发动战争,属于以蜀汉为注穷兵黩武。
然而,诸葛亮真的是置蜀汉国运于赌桌的莽撞赌徒吗?肯定不是,他五次北伐,征讨曹魏,也许有着不为人知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深度考量。
彼时蜀汉已失去荆州,仅拥益州一州之地,北有曹魏,东有孙吴等势力虎视眈眈,内有益州集团、东州集团、荆州集团三股派系暗自较劲,而这三个政治派系唯有在“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共同目标指引下方能保持平衡,一个地处西南一隅的割据政权妄图存活,唯有向外发展,不北伐则蜀汉亡。
时光跨越千年到明朝年间,从西南的蜀地到东南的福建,蜀汉受困于“益州疲弊”不得不北伐,而明朝也因内外交困而不得不开放海禁。自洪武年间到隆庆元年,为抵御倭寇,明朝廷实施海禁,禁止民间船只出海,放开的只有朝贡贸易。外国商船载贡品及各自方物土产来华,明朝廷收贡品、购方物后,以“国赐”形式回酬外商所需中国物品。
而朝贡贸易最大的特点是不计较经济成本,完全服从于政治目的。贸易时间,贸易规模,贸易对象,都由朝廷规定。明朝廷在全国保留了几处市舶司,管理海外诸国朝贡和贸易事务。其中福建市舶司设在泉州,明成化十年(1474)福建省管理对外贸易的“市舶司”移至福州,福州一港独尊,琉球以及东南亚诸国的朝贡贸易皆出入于福州港,所谓“岁时诸番宾贡,海舶珍奇之货,率常往来于此。”福州更成为国际贸易的一个中心。
但由于从事海上贸易获利甚巨,仅允许朝贡贸易的做法刺激了民间走私和海盗活动,甚至成了“倭患”加剧的部分原因。在朝内外越来越大的反对压力下,明隆庆元年(1567年)取消海禁,此后私人海外贸易一度成为主流。福建的漳州月港、厦门港等港口也依次崛起,成为私人海外贸易的天堂。
12月1日,文史作家袁灿兴将携新著《出祁山》以及《朝贡、战争与贸易:大航海时代的明朝》来到友朋榕书院,联袂友朋文化创始人张松,一起为大家献上一场关于“出祁山,不止三国”的精彩沙龙,和读者及观众们共同探索交流从蜀汉北伐史到大航海时代的朝贡贸易和福建经济。
(以上图片图源网络)
沙龙主题:
出祁山,不止三国
沙龙时间:
2024年12月1日 9:30—12:00(AM)
沙龙地点:
友朋·榕书院(福州市三坊七巷衣锦坊67号)
江苏靖江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社会史研究,著有《山河变》《军机处二百年》《大运河与无锡近代社会》《无锡华氏义庄:中国传统慈善事业的个案研究》《国际人道法在华实践与传播研究》《大航海时代的明朝》《大清内务府》等作品。
张松
友朋文化创始人
《出祁山:诸葛亮北伐得与失》
作者 袁灿兴
当当购书链接
博库购书链接
京东购书链接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北伐“出祁山”为中心,论述了刘备的蜀汉政权的建立和战略规划,通过对诸葛亮治下蜀汉的征兵制度、征税制度、刘备嫡系与当地官僚的斗争等,分析了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原因。
在对蜀汉政权“出祁山”的战略与命运进行描述的同时,本书也写到了同时代曹魏与孙吴两国与蜀汉政权之间的博弈,这些博弈不仅影响了出祁山的成败,也影响到魏蜀吴三国的国家命运,直至最终晋国一统天下。
↓ 点击名片,关注浙江人民出版社↓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