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49年年初,伴随着四大野战军的编制调整,我军在野战军及纵队(军)之间新增了兵团司令一级单位。
兵团司令不同于纵队司令,编制更高数量也更少,自然就成为了各大野战军中纵队司令们竞相争夺的对象。
其中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根据中央规划,总计下辖十二到十五四个兵团。
其中第十二兵团和第十三兵团是最没有争议的,因为这两个兵团司令部原本就是东北野战军原第一、第二兵团改编。
作为原来第一、第二兵团司令的萧劲光和程子华自然留任第十二兵团和第十三兵团司令,其他人根本无法竞争。
4月28日,第四野战军正式增设第十四和第十五兵团番号,其中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下到基层担任了十四兵团司令。
作为东北野战军的103,和林总配合搭档,下面的纵队司令没有哪个敢在刘亚楼参谋长面前嚣张,自然也是稳定的。
而留给纵队司令们争夺的也就只有了一个第十五兵团司令员,按理来说应该选择资历最深、战功最显赫的纵队司令。
东北野战军十个纵队,真正意义上有资格争夺这个位置的其实就是李天佑(38军)、韩先楚(40军)、邓华(45军)三人。
为何李天佑、韩先楚两人作为38、40军这个东北最王牌部队的纵队司令却都落选了呢?
02
首先说韩先楚,韩司令在东北很有名气,旋风司令一出,敌军立刻闻风丧胆,正面扫平国军新六军。
如果单纯说从传奇故事来说,邓华身上的传奇故事并不多,在名气上邓华也远不如韩先楚来的响亮。
韩先楚个性很强属于喜欢兵出奇谋的选手,同时战略眼光颇为出众。
在东北早期战局不利的时候,南满根据地只留下了两个纵队,杜聿明顺势实行“南攻北守”计划导致南满根据地一片哀愁。
在许多人都提议让南满部队撤过松花江放弃南满后,唯有韩先楚坚持一定要在南满根据地坚持下去。
韩先楚在会议上喷了不少人,幸好陈云支持韩先楚的建议,这才让南满根据地得以坚持下去。
论指挥战斗,韩先楚指挥的新开岭战役大捷名震整个东北。在威远堡战斗中别出心裁进攻威远堡打了国军一个措手不及。
最初政委罗舜初并不同意韩先楚的作战计划,认为他太冒险了,最后是东野直接拍板使用了韩先楚的计划。
事后罗舜初对韩先楚大加赞赏:
“韩司令用兵不拘一格,既有正义感,又有独特性,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韩先楚如果说是用兵以奇,那么邓华就是以稳为主。
在天津战役前夕,军委最开始的构想把主要兵力用在塘沽,而当时负责拿下塘沽的正是邓华。
此时的邓华手握三个纵队,但是在尝试了两次试探性进攻之后邓华就发现不对了。
塘沽地形险恶,易守难攻,关键是这里的国军组织度还极为严密,组织建立极为严密的防御体系。
经过慎重考虑,邓华最终向上级建议先打天津,暂时放弃塘沽,果然如邓华所预估的那样,攻打天津仅用不到30个小时。
但是在当时邓华的这一建议是抱着很大风险的,毕竟不是什么人都有胆子去推翻军委和野司的计划。
韩先楚确实能打,但旋风司令更适合一线,他是属于看到战机之后就能立即行动,不顾一切抓住战机克敌制胜。
相比较来说邓华的稳重细致更加适合一个兵团司令。
03
除了性格,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邓华其实才是101的嫡系,是标准的“双红一”。
邓华参加革命是从朱德陈老总等人领导的湘南起义开始的,后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历任红4军连党代表、红一军团政委等职务。
湘南起义、井冈山、红一兵团、红一方面军,这个“双红一”在我军中的价值可比很多东西都要重得多。
虽然我军一向是能者上庸者下,但是毫无疑问还是要考虑到山头主义的。
为什么让罗帅率领山东军区主力进入东北,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山东军区主力都是红一——115师的人,方便林总指挥。
“双红一”的资历,让邓华相比较韩先楚有着更大的优势,因为韩先楚是鄂豫皖出身。
韩先楚出身于鄂豫皖根据地的红25军,而且韩先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资历太低,直到随军长征到陕北一直都是营长。
直到长征结束后的直罗镇战役之后,韩先楚因功才升为团长,而此时的邓华已经是军团级领导了,还是红一军团的领导。
从这个资历来说,韩先楚根本不具备和邓华相竞争的资格。
那么另一个双红一出生的李天佑呢?
04
首先我们要承认,在早期东北野战军只有第一二兵团时期,除了萧大将和程子华之外,唯一具备领导多纵队作战的资历的人只有李天佑。
李天佑在抗日战争时期去苏联治病了,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国,和刘亚楼一样都是属于缺席了抗战的。
但是李天佑本身的资历可不低,参加过百色起义,后来在红一军团、红一方面军任职,最高职务为4师师长,同样是标准的双红一出身。
李天佑回到东北后,林总一下子就看中了他的才华,让他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这种任命也可见林总对他的看重。
1947年三战四平四平攻坚战,东北民主联军共出动了7个主力师参加攻城,分别是第一纵队和第七纵队,外交第六纵队的17师。
7个师由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统一指挥,而七纵司令员也正是邓华,可以说此时的邓华也归李天佑指挥。
但是奈何四平成就了陈明仁,却让李天佑成为了垫脚石。
在这场战斗中原本李天佑认为我军七个主力师参加攻城绰绰有余,结果没想到战果不佳,迟迟拿不下敌方主阵地。
生性谨慎的邓华经过对前线的观察和被俘国军的审问,很快发现敌军兵力远超我军情报预估,于是申请要增加攻城兵力。
李天佑却表示反对,官司一直打到野司,野司也拿不准,原来邓华申请增加一个纵队,结果只给了一个师。
最终四平攻坚战失败,李天佑成为了反面例子,而谨慎的邓华却脱颖而出被衬托起来了,这导致李天佑也不太好和邓华竞争。
05
这一时期东野的这些纵队司令们,如李天佑、韩先楚等人战功都不比邓华差,甚至在一线战斗中可能更加出色。
邓华与他们相比,则是属于军政兼优,既能打仗又能拉队伍,还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政工干部。
要成为兵团司令,光是会打仗是不够的,在这方面东野的十多位纵队司令,邓华是最优秀的,兵团司令也是名副其实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