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的一天,石首县调关镇的区委工作人员拿着一份报纸匆匆赶到镇上的市场,找到正在给客人处理鱼肉的鱼贩。
区委工作人员将报纸摊开,带着惊讶的口气对鱼贩王光尧说:“你儿子在青海当上大官了!”
由于市场人多嘈杂,鱼贩并没有听清区委工作人员在说啥,便大声问道:“你说啥?我没有听清,谁当大官了?”
区委工作人员扯着嗓子对鱼贩说:“你儿子!你儿子王尚荣在青海当上大官了!是青海军区副司令员!”
这次鱼贩听清楚了,但依旧一脸懵,他儿子?他只有一个儿子叫王尚寅,不叫王尚荣啊?
区委工作人员毕竟不了解他们家的具体情况,也怕中间出了纰漏,于是提议让鱼贩给王光荣写封信求证下。
他已经有18年没有见过儿子了,真要给他写信,还真不知道要写些什么。
那么,区委工作人员口中的王尚荣是鱼贩的儿子吗?为何鱼贩说他儿子叫王尚寅呢?事出有因的。
王尚荣确实是鱼贩的儿子,只是在革命期间改了名字,他的原名就是王尚寅。
王尚荣于1915年5月下旬出生在湖北石首县的一个贫苦家庭中,家里世代为农。由于家里人口多,王尚荣的父亲利用休农时期到调关镇的一家店铺当帮工。
微薄的工资无法让家里人吃饱,他的两个儿子都因吃不饱饭不幸逝世了,孩子的离世无疑给这个贫苦人带去灭顶的打击,在那之后,他暗暗下定决心,不管多苦多累,他都要靠双手让家人吃饱饭。
经过几年的发奋努力,终于从帮工转为鱼贩,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稍有回升。
王尚荣在六岁那年免费上了由远亲主持的私塾,此后又被送到国民小学继续学习,聪明可爱的他得到老师们的喜欢。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弟弟妹妹的降生,家中的经济再度紧张,王尚荣不得不辍学。
在父亲的介绍下,王尚荣来到湖南省华容县的一家瓷器当学徒,只要他能掌握一门技术,将来就不愁吃喝,这是王尚荣父亲的亲身经历。
就在这期间,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人在湘赣交界处一带领导武装暴动,创建了洪湖、湘赣西等根据地,有一点文化的王尚荣果断参与其中,成了红军中的一员。
王尚荣作战非常勇敢,在任何时候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湘东南的瓦屋塘这个地方,红军陷入敌陶广纵队的包围中
红5师当机立断,转为前卫,负责掩护红4师转移。突围战中,机枪手被飞来的子弹打中,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王尚荣果断跳过敌人端起机枪朝着敌人就是一顿扫射。
敌军被飞来的子弹打得一直后退,红15团正准备冲锋的时候,几发子弹从远处飞来,贺炳炎没顾得上躲闪,右臂中弹。
王尚荣见状,立刻抱着枪跑了过去,蹲在地上解开绑腿开始为贺炳炎包扎,为了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王尚荣左右环顾,结果发现敌军的子弹依旧嗖嗖嗖地朝他们这边飞来。
王尚荣憋足力气,朝着敌人丢了10颗手榴弹过去,接着,他趁机端起机枪冲到烟雾中,想着要跟敌军拼个你死我活,就在这时候,一枚子弹飞进他的腹部,周围枪声依旧作响 ,卫生员来不及包扎,背着他就跑。
到了安全地方后,卫生员开始查看他的伤口,结果发现子弹不偏不倚击中他系在腰间的两块光洋上,这两块光洋还是王尚荣的奶奶在他离开家时送给他的,这或许就是老人家冥冥之中对他的庇护吧。
由于战争年代通讯不方便,导致家里的长辈们根本无法知晓王尚荣的近况如何,更不知道他是活着还是已经牺牲了,同样的,王尚荣也没有办法将奶奶送的两块光洋救了他一命的事告诉家中长辈。
更没有办法把自己因参加革命,不想拖累家人故意改名的事情告诉父亲。
以至于区委工作人员来给父亲报喜的时候,父亲完全不知道他口中的王尚荣就是自己的儿子。
不过在区委工作人员的建议下,鱼贩给王尚荣写了一封信,里面内容大致是:“王尚荣司令员,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你的照片,感觉很熟悉也很亲切,敢问您是否改过名字?”
王尚荣看着信里的内容泪流满面,这封信让王尚荣找回了父亲。
18年后,在大西北的荒原上,父子俩终于重逢了,可惜的是因王尚荣有要务在身,所以简单见面后,他又去忙自己的工作去了。
1955年王尚荣被授予中将军衔,开始了他的新征程。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