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在整理编撰五大道街志的过程中,整理了大量名人故事,抗日英雄杨十三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十三出生在河北迁安一个书香门第,原名杨彦伦,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又名杨十三。少年时期,面对着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杨十三选择了工业救国之路,并身体力行。就任天津直隶省工业实验所化学工业课技士期间,经过多次调査研究和反复试验,杨十三首创芦苇制浆造纸新技术,为我国拓展造纸工业新原料、新工艺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1919年,五四运动风起云涌,杨十三在天津市积极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和周恩来等革命家同台演出,开展革命宣传活动。后来,为了实现工业救国的愿望,他放弃了化学工业课长职务,赴美攻读造纸技术。留学期间,杨十三考察了美国南北的各大造纸厂,学成归来后,杨十三从事化学科研和文化教育工作,致力于改革家乡的造纸工业,他指导创立了显记纸厂。纸厂投产后,产品质美价廉,畅销国内外。杨十三也成为了名噪一时的造纸专家,并在河北省立工业学院任化工教授兼斋务课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杨十三对日本侵略者义愤填膺,他到处奔走,宣传团结抗战。1935年底,杨十三和洪麟阁在工学院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声援北平学生反对“华北自治运动”。天津市沦陷后,他毅然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回到家乡,计划组织抗日武装力量光复冀东,抗战到底。作为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领导成员之一,杨十三拿出全部家产全力支持抗战,他典卖了老家土地,同时动员亲朋好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他还带领由子侄辈和学院教职员、学生组成的“工字团”亲赴前线,参与领导了著名的“冀东抗日武装大暴动”,与日伪军浴血奋战。

1938年夏,八路军第四纵队在沙峪和日寇激战,纵队参谋长李钟奇同志肺部负重伤。因环境残酷,伤势恶化,时任第三路军政治部主任的杨十三亲派其堂侄杨效贤秘密护送李钟奇到天津市,住进伦敦里12号杨十三家中。这时,日寇对天津防范统治甚严。为保证其安全,杨十三请了好友、名医黎宗尧和池石卿在马大夫医院秘密进行治疗。手术后出院,仍回杨十三家中疗养,由杨十三的夫人亲自煎药做饭,女儿陪同到医院换药检查,历时40多天。

1938年10月,冀东暴动失败,杨十三在枪林弹雨中幸获脱险。暴动虽然受挫,但杨十三毫不气馁。此时,由于他的胃病复发,只能回天津家中养病。1939年春节过后,杨十三胃病稍愈,便带着长女等6人离津去找部队,继续抗日。杨十三等经过艰苦跋涉,来到太行山区黎城八路军总部。总部为杨十三开了欢迎会。会后,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接见杨十三,并同他进行亲切交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7月21日下午,杨十三随部队转移到太行山区黎城县上遥镇时,与前来“扫荡”的日寇遭遇。当时大雨滂沱,战斗激烈,处于重病垂危的杨十三不幸离世,终年50岁。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襄垣县土河村为他召开了追悼大会,由朱德总司令主持,彭德怀副司令致悼词。毛主席送了题为《悼念冀东抗日英雄杨十三》的挽联,题曰:“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对我辈特增担荷;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于先生犹见典型。”朱总司令也送了题为《彪炳日月》的挽词:“渤海毓雄,民族之杰。霭霭风仪,异质挺特。冀东义起,倭奴气慑。瞻彼真容,彪炳日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