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缘”二字我们在生活中时常听到,也有很多人将其直接理解为“躺平”或“听天由命”的另一种说法,可究竟什么是“缘”,“随缘”就是什么都不用做吗?
毫无疑问,缘的概念来源于佛教,而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收,佛教哲学的核心理论便是缘起论。“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性,所以因缘别离之时自然也就会消散。
在因、缘二者中,“因”是指主因,与其相对的就是“果”,而“缘”则是帮助由因产生结果的条件。例如我们种田,种子就是因,其他促成种子成长的条件,包括土壤、阳光、雨露等就是缘,而所结成的果实就是果。只有种子,或是只有其他种种外在条件,都不能结果,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这样一种道理,所以“单因不立,独缘难成,因缘和合,方能生法”。
佛教就把这种任何事物只有在具备特定的条件时才能产生和发展的理论,称为“缘起”。反之,如果不具备形成某事物的特定条件,就称为“无缘”。(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解释,实际上佛教的缘起论十分复杂,甚至可以说五乘佛法都是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的,想要全面了解必须深入经论系统学习,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尽阐。)我们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以佛教的缘起论来理解,这个“天”并不是说真的有个能够主宰一切的超自然力量可以直接宣判成与不成,而是在提醒我们,有些事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还涉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并不是只要把自己的部分做好,事情就一定能成。
依照这种理论,既然相关条件(缘)不具备,那就无法“结果”,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缘分时便应该放弃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需要回到因缘的概念上来分析。事实上,佛教所说的因缘并不是偶然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需要主动创造。我们仍然用种田做比喻,种子(因)本身就是我们从以前的果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而促成种子生长的各项条件(缘)也可以人为加以改善,土壤贫瘠可以施肥,阳光、雨水不够也可以增加光照和浇水。总之,无论因、缘,都不是命中注定一成不变的,而是事在人为,与个人的努力息息相关,从来都没有既不播种,也不除草施肥,只是放任自流,便可以硕果累累的道理。
诚然,在一定条件下,相关因缘能够改变的幅度有其极限,还是以种田来说,如果真的遭遇百年一遇的天灾,即便全力补救也会多多少少地影响最终收成,这就属于相关的因缘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那就只能接纳并等待,这就是“随缘”。
可是,缘分是时时刻刻不断变化的,现在没有,不等于一直不会有。关键是等到相关外缘成熟时,我们是否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呢?如果只是一味“躺平”,再适宜的外缘也无济于事。更何况只是被动等待而不做任何努力,相关的外缘也根本不会成熟,就像之前种田一样,种种外缘也是需要去努力争取的。
因此我们在修行时,一定要发愿,这实际上就是种下了一个亲因,然后坚定自己的愿心毫不动摇,再艰苦也要去坚持,并且不断创造能够使之成功的条件,渐渐地就会聚集很多的善缘。而在做的过程中,不论出现什么结果,我们都要心平气和地接纳它,所谓“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但接纳不等于放弃,随缘不等于随便,真正的随缘是审时度势,看清现前因缘,找到努力方向。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