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津战役即将拉开帷幕之际,蒋介石与傅作义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辽沈战役的失败,让国民党在东北的局势急转直下,傅作义手下的 60 万国军的去向成为了蒋介石亟待解决的问题。蒋介石考虑到北方战场的失利,意图将这 60 万大军从塘沽南撤,以此来加强江南防线,试图维持他的半壁江山。为此,他还特意任命傅作义为华东南军政长官,让其指挥华东南四省的国军。
然而,傅作义与蒋介石共事多年,深知老蒋的为人和手段。他明白一旦南撤,自己必将成为空头司令,任蒋介石摆布。所以,傅作义果断拒绝了蒋介石的提议,并声称要在华北地区与我军决战,为蒋介石在江南建立第二兵团争取时间,实际上他是想暂时守卫平津,扩充实力,以待时机。
傅作义的拒绝让蒋介石极为不满,但鉴于傅作义手握重兵且在国军中有较高的威望,蒋介石一时也不敢轻举妄动。然而,淮海战役的爆发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国军在淮海战役中迅速陷入被动,黄百韬的数十万大军被我军围困在碾庄圩地区,杜聿明数次解围均未成功,覆灭已成定局。蒋介石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刘峙集团在淮海战役中失败,那么平津地区的国军将孤立无援,这数十万大军若再被歼灭,整个局势将无法挽回。于是,蒋介石下定决心要让傅作义率领部队向南撤退,用这 60 万大军构筑长江防线。
为了达到目的,蒋介石甚至对国防部参谋次长李及兰下达命令,若傅作义违抗南撤命令,就由北平警备司令部见机行事。当时的北平警备司令部司令是陈继承,他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是蒋介石 “八大金刚” 之一。陈继承知道傅作义手中有重兵,不能硬来,便精心策划了一场 “鸿门宴”。他邀请傅作义到天桥剧场看戏,毫无防备的傅作义仅带了几个随从就前往赴约。当戏演到精彩之时,陈继承以 “总裁特急电报” 为由,将傅作义骗至休息室,逼迫他下令南撤。此时,傅作义才明白自己中了陈继承的圈套。
就在这危急时刻,电话响起,原来是 35 军的军长郭景云打来的。郭景云对傅作义忠心耿耿,35 军又是傅作义的王牌军,陈继承不敢惹。在郭景云的威胁下,陈继承不得不释放了傅作义。可以说,是郭景云的及时介入救了傅作义一命。
这里我们可以插入一个历史案例来进一步说明这种局势的复杂性。在三国时期,曹操与孙权、刘备之间的关系也是充满了矛盾与算计。曹操势力强大,试图统一全国,而孙权和刘备为了各自的利益和生存,不断地与曹操周旋。孙权在面对曹操的强大压力时,也曾面临着诸多艰难的抉择,如同傅作义在面对蒋介石的命令时一样,需要权衡利弊,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刘备在曹操的追击下,也曾多次陷入绝境,但最终都能化险为夷,这与傅作义在危急时刻被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类似的权力斗争和局势变化不断地上演。
总之,平津战役在即,蒋介石对傅作义起杀心是出于对局势的担忧和对傅作义不听话的恼怒,而傅作义则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前途拒绝南撤。最终,在郭景云的帮助下,傅作义逃过一劫,这也为后来北平的和平解放埋下了伏笔。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