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的这番感叹,让人不由得为欧盟捏了一把汗:98%的稀土、93%的镁、97%的锂全来自中国,这依赖程度,简直像是把电动车的充电宝交给了隔壁的电动车修理铺,还随时可能要看脸色行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稀土这个东西,说它是“稀土”,其实“稀”并不太对。地球上到处都有,只是有些地方更容易挖到罢了。问题在于,这玩意儿挖出来还不算完,提纯、加工一整套流程下来,简直像炼钢铁侠的盔甲一样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早就把这些流程玩得炉火纯青。曾经,西方国家有矿不挖,嫌脏嫌累嫌污染,干脆买中国的便宜货。结果现在,中国成了全球稀土加工老大,环保账单他们看了都直呼“不敢学”。

锂是“新能源时代的石油”,镁是轻量化工业的核心。无论是电动车的电池,还是飞机的骨架,这些矿物都是绕不开的存在。而中国不仅矿多,加工能力更是能甩别人好几条街。欧盟喊着要“去依赖化”,可实际呢?他们的矿山审批比拍一部文艺片还慢,资金和技术投入也不够,短时间内根本离不开中国这根“稻草”。

欧盟不甘心继续依赖,想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摆脱现状。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1. 资源在哪?欧洲本土矿产稀少,加上社区抗议、环保阻碍,别说开矿,连开个听证会都要被骂个半死。

2. 成本呢?即便勉强找到矿,开采成本高得让人怀疑人生。中国的稀土加工一条龙服务,价格却依旧有竞争力。

3. 技术短板怎么补?光有矿没用,欧洲的加工能力还停留在初级水平,离“从资源到产品”的闭环差得远。

资源竞争的背后,是一场“技术+资源”双向博弈。中国能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核心,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硬实力:

1. 资源保护:未来稀土出口的政策收紧是必然,毕竟自己用得也不少。

2. 深加工布局:与其光卖原材料,不如直接出口成品,这才是价值的所在。

3. 多元合作:虽然握有资源优势,但完全垄断也不是长久之计。通过公平合作,拉拢更多伙伴,形成利益共同体,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稀土的定价权会成为关键,谁掌握了价格杠杆,谁就能主导市场。对欧盟来说,要真正“去依赖”,除了多投资矿业、技术研发,还得解决内部审批慢、资金不足的问题。对中国来说,这场“稀土争夺战”不是威胁,而是机会。

欧盟说要摆脱对中国的资源依赖,可自己矿不开、钱不投、技术跟不上,这样的“独立”靠谱吗?对此你怎么看?快来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