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北窗(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可怜今夜鹅毛雪,引得高情鹤氅人”,青毡帐暖,红炉佳酿,白居易那个雪夜,因为好友的到来温馨又美好。
风雪夜归人,不论是严冬腊月,还是乍暖还寒的早春,但凡有雪花翩跹的夜晚,总是带着那么些许浪漫的气息。
故李白清溪夜饮,高吟“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王子猷雪夜访戴,后人赞其“一夜风雪寒,扁舟独乘兴”。
人在旅途,雪夜里的故事也各有不同,“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彼时那个雪夜,杜牧独宿舟中思绪万千。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十年羁旅漂泊,时年三十六岁的杜牧再度奉诏回朝,途经襄阳,雪夜难寐。
往事起独念,飘然自不胜。
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
的的(lí)三年梦,迢迢一线縆(gēng)。
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唐 杜牧《襄阳雪夜感怀》
简译:
夜宿舟中,辗转难寐,往事悠悠,历历在目,羁旅漂泊,思绪万千。
前滩急促的水声在暗夜中分外清晰,密集的雪花笼罩着船头的寒灯。
这三年来就像做了一场大梦,但却有迹可循,有一条线贯穿在其中。
高处不胜寒,若明朝雪晴,登临楚地的山峰,一定不要登上最高峰。
赏析:
雪夜感怀,抚今追昔,心绪万千,杜牧这首《襄阳雪夜感怀》诗,既是对过去的缅怀,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往事起独念,飘然自不胜。
前滩急夜响,密雪映寒灯。
开成四年(839年)春,杜牧离开宣州,取路浔阳,将弟弟杜顗安置在堂兄杜慥处,而后自浔阳乘舟西上。
途经襄阳,入夜时分,天空飘起雪花,愁人夜长,独宿舟中,杜牧辗转难眠,往事历历,不思量,自难忘。
潇洒江湖十过秋。自从大和二年(828年)考中进士、制策登科,开始入仕,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十载春秋。
十年来,辗转漂泊,郁郁不得志,有心报国,无路请缨,并没有实现“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的理想。
这期间弟弟杜顗眼疾复发,虽遍请名医,可都不见效,几近失明,人生陷入低谷,生活起居都得他人照料。
而这夜静人静的时候,前滩水流声又显得那样急促,听得人愈发地焦虑,看窗外,雪花萦绕着船头的寒灯。
自己坎坷的仕途,弟弟黑暗的生活,想想起这些不尽人意的事情,他就心绪不宁,长夜漫漫,怎么睡得着?
的的(lí)三年梦,迢迢一线縆(gēng)。
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
大和九年(835年),33岁的杜牧迎来人生的第一个春天,从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
分司东都,八月在洛阳上任,和白居易一样,幸运地躲过冬天的甘露之变,可世事难料,他只有两年任期。
开成二年(837年)秋天,弟弟杜顗眼疾复发,不得不辞去李德裕浙西府的巡官之职,前往扬州养病医治。
杜牧虽出身名门,可幼时家道中落,父母早逝,只有兄弟相依为命,此时身处黑暗的弟弟只有自己可依靠。
杜牧心急如焚,忙请洛阳治眼疾的名医石公集前去诊治,并留下来悉心照顾,和弟弟一起借居扬州禅智寺。
杜顗眼疾迟迟不见好转,可按唐代官制,官员假期超过百日就算自动离职,杜牧不得不辞去监察御史之职。
为了生计,开成三年(838年)秋,杜牧受宣徽观察使崔郸之邀,出任团练判官,带着弟弟再度来到宣州……
这就是三年来的经历,历尽艰辛,受尽煎熬,就像做了一场梦,的(lí)是分明貌,縆(gēng)是粗绳子。
开成三年(838年)冬,杜牧接到诏书,迁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这是他十年漂泊第二次回京任职的机会。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杜牧不甘于虚度此生,他想有所作为,又担心“终拟蹉跎访旧游”。
所以,就有了“明朝楚山上,莫上最高层”之叹,高处不胜寒,有所期待,可又怕雪后凄寒令其伤感惆怅。
后记: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二月进士及第,三月制策登科,弱冠成名,杜牧有骄傲的资本。
少年时为《孙子》作注,20岁时通经博史,23岁时作《阿房宫赋》,25岁写下寄托理想的《感怀诗》。
这就是杜牧,出身名门,自幼饱受书香熏陶,博览群书,有出众的政治才华,未及出仕,就已声名远扬。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入仕十载,屡居下僚,人世浮沉,人情冷暖,饱尝艰辛,郁郁不得志。
十载蹉跎,而今再度回朝,即将到来的,是新的仕途起点?还是人生的挑战呢?一切都会是所期望的吗?
寒夜孤灯,飞雪漫天,沉吟不语的杜牧,虽饱受磋磨,但仍然满怀希望,不上最高峰,只为心存的期许。
高处不胜寒,何必让那寒凉冷了那份热切,过襄阳,经南阳,到武关,过商山,长安在望,总有来日可期……
参考文献:
《樊川文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