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编4159人,为3家市属医院增编282人,有力提升医务人员归属感。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切入点,支持指导各地医改向纵深推进。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广东省深圳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聚焦广东如何进一步拓展和丰富三明医改经验内涵,展现医改新成效、新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中国卫生杂志

广东省卫健委:

从两方面推广三明医改经验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 刘利群介绍:近年来,广东因地制宜学习推广三明医改经验,干字当头,站稳人民立场,以改革助推健康广东建设。

一方面,我们努力在

“学三明、抓落实”上下功夫

强化政府投入保障,2022年以来全省财政卫生健康支出每年2000亿元左右,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10%左右,提高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力,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同时我们强化“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做实“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路径,完成500多个药品和10余类耗材省级集采,平均降幅超过40%。2022年以来,全省调整价格项目3461项;修订或新增600项,持续优化价格结构。目前,全省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5%,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地区卫生总费用比重保持在26%以下。

另一方面,我们努力在

“学三明、出经验”上下功夫

中央财政支持的广州、惠州2个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推出一系列群众可感可及的改革举措,比如说广州市用数字技术、统一平台解决检查结果互认“认什么”“怎么认”“不愿认”问题。我们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绩效管理”,着力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还有,深圳罗湖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佛山顺德健康共同体建设等经验也得到推广;茂名的高州、清远的英德等地打造县级医院“龙头”,让患者能在县域内基本解决看病就医问题。

广州市:

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编4159人,

为3家市属医院增编282人

广州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孟昊介绍:广州是改革开放前沿地和国家中心城市,也是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项目所在城市,我们以项目为抓手,激励引导医疗改革不断深入,争当学习三明医改经验排头兵。

一是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医改,由一位副市长同时分管三医,定期研究三医,有力促进“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落实政府办医责任,近三年,全市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合计超1000亿元,重点支持高水平医院建设、诊疗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

二是促进三医协同发展

2018年以来我们开展两次大规模基本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累计调整5554项,逐步理顺比价关系。对国谈药品等创新药实行单独支付管理,对使用创新药械、创新技术的病例申请特殊病例支付。广州药品和医用耗材集团采购(GPO)交易平台牵头全省集采工作,医用耗材价格平均下降60%。

三是加强待遇编制保障

一方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注重固定薪酬占比、医院内部、不同级别医院“三个结构”平衡,市、区两级公立医院人员平均薪酬差距缩小至5%以内,并不断提高薪酬固定收入部分的占比。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编制投入,近年来,我们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编4159人,为3家市属医院增编282人,有力提升医务人员归属感。

深圳:

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27.4%,

均无负债运营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陈清介绍了深圳市在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方面采取的三方面举措。

一是定好“干”的导向

在市级层面由一名市委常委来统一分管“三医”工作,将健康深圳、医改工作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两个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市区联动、强力推进医改工作机制。

二是定好“干”的路径

我们“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率先取消药品加成,落实48批次药耗集中带量采购,承接3批次省际联盟集采,开展7批次耗材价格谈判,节约采购金额140个亿。推进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试点,调整了近5000项医疗服务价格,提高诊查、护理、治疗、手术等服务价格,重点支持护理、儿科、中医等学科的发展,提高的部分主要由医保基金来承担,2023年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高到34.4%。推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付费的病例占比达到99%以上。我们还建立国谈药、“岭南名方”等医保单独支付机制,支持创新药入院。

三是定好“干”的支撑

“十四五”以来,整个市级累计投入卫生健康财政经费1805个亿,年均增长11%。建立“以事定费、购买服务、专项补助”的公立医院投入保障机制,在全面落实政府六项基本投入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对公立医院基本运营、科研、教学、人才引育投入力度。2023年公立医院财政补助收入占比达到27.4%,全市公立医院均没有负债运营。在这里我还特别讲一下,我们深圳在推进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方面也进行了实质性的探索,也取得了初步成效,并且在香港成功运用到境外医院的评审评价中。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

在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有哪些探索,

以及怎么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会上,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党委书记 徐小平分享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在改革方面的经验探索。

一是实行“岗位管理”和“全员聘用”的人事管理制度。在核定的人员总额范围内,实行“自主设岗、自主定薪、自主招聘”,让“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薪酬能升能降”。此外,还持续优化了结构,设立了医生辅助岗位,增加了护理人数,2023年,医院床人比、医护比达到1:1.9和1:1.5。

二是实行“以岗定薪、同岗同酬、责薪相适、绩效管理”的薪酬体系。建立“固定为主、绩效为辅”的分配制度,员工固定薪酬占比约70%,同一职系、薪级的员工在不同科室的固定薪酬相同,保障儿科、全科、产科等相对弱势科室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同时,在绩效考核方面,以员工工作表现、成本控制、质量与安全、患者满意度为主,与科室的创收、药耗收入脱钩,激励员工履职尽责,促进临床服务数量和质量并重。

三是理顺不同职系、不同科室的分配水平。一方面,根据医疗、医技、护理、行政人员岗位,分类核定固定薪酬,合理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医生的核心价值。另一方面,设置综合加权系数,调整不同科室之间同岗同级人员的绩效工资差距,目前,普遍控制在1.8倍以内。

深圳在体现医疗卫生的公益性、

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方面有什么样的做法?

深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 陈清介绍:群众满不满意是我们检验改革成不成功的重要标准。2023年全市个人卫生支出占全市卫生总费用的比例为16.2%,群众就医负担应该来说是大大减轻。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我们将83万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也纳入到保障范围,建立连续参保激励机制,参保率达97.6%。健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机制,普通的门诊最高报销80%,像恶性肿瘤等门诊大病最高报销90%、住院费用最高报销95%。我们还推出“深圳惠民保”,理赔超15万人次、理赔了3.6亿元,报销覆盖庞贝病等罕见病高价自费特效药。

二是激发医务人员积极性

启动“编制池”改革,解决高层次医学人才和优秀管理人才入编问题。推行人员总量管理,努力实现编内编外人员“同工同酬”。拓宽财政、医保、价格等薪酬保障来源,优化不同等级医疗机构之间、医院不同科室之间薪酬的差距,逐步缩小奖励绩效工资占比。整个2023年全市公立医院人员支出占比达到52.1%。

三是持续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全市70%的社康机构开放了午间门诊和夜间门诊。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等9家医院开展无陪护病房服务试点。所有的市属医院均设立“一站式”群众诉求服务点,对群众的投诉“接诉即办”,让群众看病就医更方便、更舒心、更放心。

来 源 / 华医网综合

现在报名《中医预防保健调理技术》课程,系统学习艾灸、刮痧拔罐、食疗养生、穴位贴敷等传统中医技术!培训证书“双章认证”,认可度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处为课程推广广告

点击上方卡片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