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溪——母亲河
作者:苏金茂
“清水一湾舞白鹤,风光两岸映桃源”,这是祖籍福建永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先生2012年10月17日题写永春母亲河桃溪的对联,白鹤在一湾清水间飞舞,桃源于两岸风光中辉映,赞美了桃溪水造就了永春美不胜收的生态风光。在这之前的2011年10月11日,余光中先生还题写了两句诗“乡心应似桃溪水,长怀来处是永春”,令所有读过此诗句的永春海内外游子深感悠悠桃溪韵味长。
晋江东溪上游在永春县境内称桃溪。桃溪干流全长61.7公里,多年平均流量为16.07立方米/秒,落差422米,集雨面积476平方公里,干支流历经12个乡镇。桃溪西端最高处发源在呈祥乡的雪山,冰雪并非她的前身,山泉是为她的起点。山泉汩汩成溪涧,携带着风、雅、颂的神韵,曲曲潺流下蓬壶,蜿蜒西来至桃城,歌而东去入山美。这就是桃溪,永春儿女的母亲河。
来源:中国水利报
桃溪水滋育了秀气。青山看不厌,桃溪秀而长。沿溪两侧,青山拥黛,峰峦起伏,林木葱茏,四季常绿。车在行进中,人处动感时,分明觉得:青山在流动,桃水在流动。山在流动中将浓浓的绿意向桃溪倾泻,水在流动中将过滤后的绿意又送上青山,令鲜活的绿意弥漫在山水之间,使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永春山清水秀,空气纯净甘甜。一路西去过了“一夫关”马跳峡便进入内半县地界,林间鸟鸣珠圆玉润,峡谷溪风扑面而来,令人五官舒服,全身通泰。永春的地形为长条状,村镇丽如画,似珠撒溪旁。在县城人工湖一段,有棵棵垂柳沿溪飘逸,江南水乡那氛围那气息,又给桃溪平添了几分诗情画意。意大利杰出的旅行家马可·波罗早在1291年便来到永春,于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永春的山水风物。啊,桃溪,白水漈是你的一挂飞银垂帘,大鹏山为你的秀气矗立了一座亘古的丰碑。
桃溪水滋育了财气。桃溪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极为重要的交通功能,明清两代,她是山海货物互动的重要交通水道,是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德化瓷器,永春、大田、永安的笋干、薴麻布、扣纸(毛边纸)等山货于五里街“许港江”装上溪船运至泉州,流向世界各地,海货由溪船运至永春,向内地扩散,山内不少人家因此经商发财致富。如今,桃溪两岸,田地肥沃,瓜黄果红,稻香菜绿;两侧一重山,满坡柑茶,满坡麻竹,弥眼葱郁。两岸旁的农民,户户殷实,家家富裕。桃溪水浇铸了永春水电发展辉煌史,启动了山区县能源创业篇。如果把桃溪干支流比作一个大藤网,那么当年300多个小水电站就是这个大藤网上的300多枚金瓜。早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永春就荣膺“全国小水电一面红旗”称号,名闻九州。当年小水电的兴起,既大大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用电,又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推动了工业的崛起和生态旅游业的新兴。谁能不讴歌桃溪替亮万家灯光,谁能不赞美桃溪输百业能源。
张文庆 摄
桃溪水滋育了人气。隋开皇九年(589)永春设置桃林场。隋灭陈,陈后主叔宝的儿子敬台率亲族和部属南奔,至桃林场的肥湖陈岩(今蓬壶仙洞)和慕仁里溪西(今石鼓桃场),视两处为风水宝地,择水而居,落地生根,大大促进了永春的开发繁荣。敬台率众垦荒地、种五谷、务稼穑,发展了农业生产;种植桑麻,肇启了永春手工织造业。从此,桃林场人气大旺。唐大中十一年(857),桃林场迎福里(今桃城镇桃溪)人盛均破天荒考中进士,官至昭州刺史。858年,他回桃林场拜谒三叔,看到桃林场一派繁荣昌盛景象,感慨之余,写下《桃林场记》。他所描绘的桃林场是“视廛里若巨邑,览风物如大邦。鳞鳞然庙宇之罗,霭霭然烟火之邦。一派趋碧,群峰走青。横飞而野鹤冲陂,旷望而晴郊远去。是以俗阜家泰,官清吏闲。清晨而舟车竞来,度日而笙歌不散”。桃林场于后唐长兴四年(933)升格为桃源县。自此,桃溪水滋润的这方土地,繁衍生息,地灵人杰,英才辈出,一路发祥。《永春县志》载入古今名人100多位,《中外名人辞书》介绍永春籍各界名人竟达1000多位。
桃溪水滋育了文气。桃溪润心,秀水泽慧,从盛均中进士算起,永春历史上曾有88人中了进士,其中谢孟、庄际昌先后高中状元。当年陈敬台居永邑后,引入佛教,传播文学艺术及音乐舞蹈,促使文化逐步走向繁荣。如今闻名于世、被誉为“神州一绝”的永春纸织画以及名冠八闽的永春鼓队舞,皆为当时所传衍。自永春第一篇文学作品《桃林场记》问世,而后《诗骚古赋》《国史大事记》《燕南寓稿》《霞栖藏稿》《环谷华堂诗集》《卧云诗稿》《雪庐诗稿》等数百部名著皆为永春人士所著。文风仁里,底蕴深厚,山水佳音,人杰地灵,吸引了唐代大诗人韩偓、宋代大理学家朱熹、近代高僧弘一法师等一大批名人莅永寓居、讲学弘法。余光中先生也于2003年回永春谒祖,开启了他有生之年多次回到桑梓怀抱,并多次为永春秀美山水挥毫题词。桃溪啊,你的清雅馨风,吹拂着桃源大地浓郁的文气。赞美你啊,秀水文脉著华章,如玉书风世代传。
桃溪水滋育了义气。忠、孝、仁、信、勇、廉皆道义。桃溪旁的古民宅,墙上的家训至今字迹明晰:“寒不改叶绿,暖不争花红,富不行无义,贫不起贪心”,这简直可以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媲美。顶埔头生本堂后堂墙上所书《尽忠报国论》及《感应篇劝孝文》堪称德育美文,字字珠玑。古往今来,桃溪水滋育了永春淳朴的民风,滋育了永春人高尚义勇的品质。至今东平尚遗宋端宗南奔至永春罗、吴救驾的美传;桃陵公写字换蚵令春、夏、秋、冬饱含对慈母的孝意;“族谱贵于田租千担”讲述了潘桐大难临头保族谱为后人留下宝贵史料的义举;永春人民抗击倭寇了留下许多英雄史话;林俊起义的旗帜至今还在永春人心中飘扬;清朝名将林兴珠,在“三藩之乱”中反击吴三桂叛军有功,康熙十七年(1678年),康熙帝召林兴珠入京,授銮仪卫銮仪使,赐封建义侯,著籍镶黄旗,曾率福建藤牌兵在雅克萨两次打败沙俄侵略者,后又随从康熙帝亲征乌兰布通,打败游牧于新疆伊犁河流域的漠西蒙古的准噶尔部,为保卫祖国西北疆域立下了汗马功劳。近代以来,永春海内外优秀儿女更著义举,捐建公益事业蔚成新风。最值得一提的是广大侨亲心系桑梓地,情似桃水长。如港胞梁良斗先生租住“唐楼”,搭挤电车,却把艰难挣来的钱一笔一笔慷慨无私地“洒”向桑梓教育园圃,捐资累计近4400多万元人民币。他自喻为“咖侍者”,多么令人敬佩的“咖啡侍者”啊!建国以来捐资永春公益事业者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将另文专述。
桃溪水滋育了名气。勤劳睿智的永春儿女艰苦创业,锐意进取,物质和精神文明双卓著。永春芦柑,华夏第一;永春名茶(佛手、水仙),国优金奖;岵山荔枝,天下无双;永春白鹤拳,九州名扬(中国第一个组团走出国门访问的拳种);永春老醋,四海飘香(中国首家批量生产出口的食醋,位列中国四大名醋之首);永春纸织画,神州一绝;永春漆篮,全国旅游工艺品一等奖。“无永不开市”,是海内外对永春人能商善贾流传最广最负盛名的赞语。改革开放以来,永春先后荣获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县、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县、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县。1996年以来,曾连续8度被评为“福建经济发展十佳县”。如今“乡愁故里、生态桃源、美丽永春”闻名遐迩,乡村振兴誉满八闽。真乃:闽南山区县,天下美名扬。
桃溪水不仅像甘乳一样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永春儿女,还以其博大的胸怀惠及泉州地区。历史上,桃溪曾是泉州与内地山海之间水上交通的重要通道。现在,桃溪向东流至东关镇,与湖洋溪汇合后流入山美水库,为泉州下游地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水源。
图片来源:泉州市河长制
桃溪啊,与你面对,凝思安神,我总觉得你经得起咀嚼细品,你有一种特殊的清芬,这一清芬难以用简单的词语来形容,是融入了柑桔、荔枝、佛手茶、水仙茶、醋香、稻香、沉香……融入了永春人文精神的那种韵味儿,从我鼻底直通心田,我鼓起肺翼,把浊气一口口排出去,把清芬一口口地吸进来,令肺腑之间清爽甘饴。桃溪水滋润大地,滋润万物,滋润心灵。当然,桃溪水并非完美绝伦,她肯定有时会落入污染物,但她的水质并不会因此而被严重污染,这不仅应归功于流水不腐,更要归功于她的奔放,她的超逸,她的旷达,她的豪气……
桃溪水具有丰富内涵的生命意义,让我们亲近桃溪水,亲近母亲河,这就是亲近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保护桃溪水,保护母亲河,这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献上我们的感谢吧,向美丽的母亲河——桃溪,衷心感谢她慈母般的滋育之恩;献上我们的祝福吧,向美丽的母亲河——桃溪,衷心祝福她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永远的活泼与年轻!
愿每一位游子深深铭记母亲河——桃溪,深深铭记“乡心应似桃溪水,长怀来处是永春!”
父亲山一一大鹏山
作者:苏金茂
在永春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大鹏山如同一位庄重慈祥的父亲,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和人民。它坐落于县城北郊,不仅是永春的地理标志,更是历史的见证。
大鹏山以其雄伟的身姿,展现出父亲般的坚定与可靠。《读史方舆纪要》中描述它“形如飞鹏乘翅,绝顶三峰,秀出云表”,被誉为“县之主山”。它如同一座天然的屏障,抵御着北方的寒风,使得永春县城的冬日虽冷而不寒,为桃城的子民带来了温暖与安宁。
大鹏山以其和谐的姿态,展现出父亲般的亲和与守护。它与母亲河——桃溪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了一幅山环水抱的和谐图景,使得永春县城坐落于古人所说的“山南水北”的吉祥之地,守护着永春人民的繁荣与生生不息。
大鹏山以其巍峨的气势,展现出父亲般的高大与威严。它由五个山头组成,最高峰“大尖”海拔847米,其余四峰依次降低,最小尖峰海拔也在600米以上,构成了“绝顶五峰”的壮丽景观。站在桃城北望,大鹏山如同一只展翅高飞的鹏鸟,直冲云霄。
大鹏山以其深邃的智慧,展现出父亲般的灵动与睿智。在永春民间,大鹏山向来有“永春两条龙”的说法,说的是大鹏山的山脉走向与永春人文的关系。第一条“龙” 称西龙,由大尖侧向西南蜿蜒而下,经大羽山、康山(万春寨)西脊往下于“英式格”复起折向东南为金峰山,金峰山东端化为梅花山,即今一中所在,金峰山南坡有崇贤中学,历史悠久。此龙脉,既是文脉又兼武脉,永春一中、崇贤中学人才辈出;大羽村、万春寨、翁公祠武运长兴。第二条“龙” 称东龙,由大尖侧向东南,经小尖、吊灯寨、卧龙山至留安山(双鱼山)。这条“龙”因气势稍逊于西龙,因而古人采取人工堆垒培植的方式加高大尖、小尖以增强气势。历史上最隆重也是最后一次堆垒加高,是在清同治七年(1868),由民间人士黄文炳等人捐资千余银元,在知州翁学本支持下完成这“改造自然”的壮举。翁学本还为此事留下《修筑永春大鹏山龙脉碑记》,至今该碑尚存大鹏山麓,只是这些年保护不好,碑文已渐漫漶难识了。据传西龙是官脉与文脉相得益彰,历史上永春出过宰相和武探花,现代文官武将也层出不穷,可见文武之道的积淀和绵延。
大鹏山以其厚重的历史,展现出父亲般的沉稳与庄严。永春县城最初是在桃溪南岸魁星岩下的上场城,宋朝时迁至桃溪北岸大鹏山下。初迁时中心大概位于今仰贤一带,所以《永春州志》引元代永春县尹卢琦的话说县治是“背大羽,面象山,下临长溪”;《闽书》也说,永春“治主鹏山,由大羽峰下临长溪,值子午,水流巽,阴阳家以为最胜”。后来县城不断东拓,中心东移至现址,于明朝时定型并修筑县城——也因此才有“修筑龙脉”的举动。永春县城的变迁,从桃溪南岸的上场城到大鹏山下的现址,见证了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更迭。大鹏山不仅与永春的地理中心根脉相连,更是文化与精神力量的发源地。
大鹏山以其丰富的想象,展现出父亲般的包容与启迪。近年来,有风水先生提出大鹏山还有第三条“龙”或称中龙,它从大尖往下,经过二尖,再循山脊往南而下,直至县城中心。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大鹏山的文化内涵,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所谓龙脉,因为缺乏科学依据,可以不以为然,但山脉确有其走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它从哪儿来,向哪儿去。站在大鹏尖上俯瞰,上述山势真的是脉络分明,清晰可辨;即使看卫星照片,也一目了然。民间的说法,有时也与科学暗合,譬如大鹏山的“来龙”。上溯大鹏山脉的来历是大鹏山一一尖马岽一一玳瑁山一一天马山一一虎豹关一一雪山......直至德化的戴云山,民间传说和现代地理学说吻合。
大鹏山以其美好的寓意,展现出父亲般的祝福与庇佑。大鹏的形象源自中国神话传说,象征着自由、理想、奋进、富贵、吉祥。它不仅是自由与理想的图腾,更是权威与吉祥的象征。大鹏展翅高飞,激励着人们超越平凡、追求卓越。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鹏山的辉煌似乎逐渐被遗忘。山上的茅草茂盛,通顶的道路荒废,人们对它的印象也日渐模糊。但幸运的是,我们看到了新的希望。2022年12月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大鹏山——魁星岩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使得海内外永春人对大鹏山的敬仰与期待愈发强烈。
我们坚信:把大鹏山规划好、建设好、保护好,大鹏山将迎来更加翠绿的山峦、更加美丽的景色、更加脉动的灵气。
让我们共同守护这座永春的父亲山,让它的灵气和精神力量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永春儿女,勇攀高峰,追求卓越。
苏金茂
2024年12月18日于厦门
来源 | 永春网
作者 | 苏金茂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永春网】一审:林巧梅
【永春网】二审:姚婉芳
【永春网】三审:章仕灿
点亮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