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颖文/图
今年5月,家住延安市宝塔区南市街道高家园则村的史俊银,扔掉了备在家里20多年的雨靴。
“以前,我家门前这一片污水横流,我们出门得穿雨靴,不然满腿都是泥。一到冬天这里就成了冰洼,人走在上面一不小心就会摔跤。”史俊银说,“现在,硬化道路通到家门口,排水管道铺设在地下,雨靴再也用不上啦!”
12月13日,记者来到高家园则村,站在沟道口放眼望去,12米宽的硬化道路、崭新的小楼房、设施齐全的口袋公园……一幅和美宜居的画卷跃然眼前。
沿着平整的登高路拾级而上,不一会儿便到了史俊银家新修的院子,只见院内几孔窑洞干净整洁。
一双被扔掉的雨靴,见证了史俊银家越来越好的日子,更见证了延安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的蝶变。
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城区山体沟道密集,大部分老住所绕山而建。一到下雨天,家住沟道的群众要穿上雨靴才能出行。山体沟道安全隐患风险多、道路坑洼出行难、管网排污难、山高坡陡吃水难、环境脏乱保洁难……多年来,这些日益突出的问题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
为改善群众居住条件,2021年以来,延安市先后投资30多亿元,按照“因地制宜、一沟一策”的工作思路,陆续对高家园则村沟道等32条沟道开展治理。
“通水电、修道路、建公厕、安路灯……我们将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作为治理的‘必选项’,科学制定施工方案,统筹推进山体沟道治理工程,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宝塔区南市街道办事处主任侯安说,南市街道全面推进户厕改造、环卫绿化、院落整治等工作,截至目前,已粉刷外墙2255平方米,改造坡屋面1.6万平方米,新建口袋公园2个、公共厕所6座。
治理比想象中要难。侯安介绍,高家园则村的基础条件不好,沟道口窄、进出难,机械设备进不去,就用小推车一次次运;砖块上山成本高,就靠人力一点点搬。就这样,一年过去,老区山沟换了新貌。今年5月,高家园则村的沟道治理工作完成,1372户群众居住环境得到根本改善。这里的居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腿泥”“吃水靠打井,夜行靠手电”的日子,幸福指数实实在在地提高了。
“老旧改造成效显,环境优美道路宽……群众个个笑开颜,竖起拇指点双赞!”史俊银对山沟的变化感触颇深,还编起了顺口溜。他告诉记者,现在最喜欢傍晚到广场上和邻居聊天、下象棋。
环境好了,产业也要跟上。“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盘活高家原则村67亩集体土地,不断招商引资,改造提升17户75间沿街门面,有效提高了群众收入,为村集体经济积攒了发展后劲。”侯安说。
高家园则村的巨变,是延安有序推进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宝塔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治险、治短、治乱、治弱、治陋5方面融合,确保治理工作有序推进。通过拆除危窑危房、修复排水系统等措施,实现了山体沟道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宝塔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张明表示。
在不断完善山体沟道基础设施的同时,宝塔区充分利用沟道荒废空间,积极探索“以沟养沟”“富民兴沟”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便民市场、早市、夜市、小摊点等,群众生活越来越便利,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今年,“延安市中心城区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整治10条沟道”被列入延安市2024年十件民生实事,涉及居民6.4万人。目前,枣园西过境沿线、柳林南高速出口沿线、南市街道二庄科等10条山体沟道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实施线路规整、院落整治、危窑危房征收等尾留工程。
往期荐读
责 编 | 吉 洁 编 辑 | 马义超 来 源:根据陕西日报综合整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