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在最近一次尹哥书房生命科学读书会上,大家畅聊阅读《身体会替你说不》一书的感受,并贡献了精彩的心得分享,以下是其中部分内容的摘录:
△ 视频版
杨静波:
2024年9月参加了尹哥书房组织的生命科学读书会,选取的是加拿大医生加博尔·马泰的书籍《身体会替你说不》。这本书通过一系列的病人的案例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简单地理解为器官的集成。当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时,不能只关注病灶器官,而应该更多地关注疾病以外的因素,尤其是病人的生活和经历,因为这些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而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是致病的一大因素,环境比基因更重要。
作者在每一章里都以一种特定疾病的患者为例,阐释了人们过往的生活经历,尤其是由于缺乏爱和健康的关注的状态下导致产生压力,从而成为致病的主因。
人类是早产的动物,父母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情感和身体在很好的呵护下才能独立发展并健康成长。儿童时期得到很好的照料、充足的爱与陪伴,随着成长,自然就会建构出良好的情绪发展。人类还是社会性动物,每天都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学会调节,有了良好的情绪发展,对于处理各种关系中产生的压力自然就会积极健康发展,从而降低压力的产生。
在提出并一步步地论证了“压力”对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后,作者提出了应对负面情绪的策略:那就是建立“健全的情绪胜任力”,它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分别是“感受情绪的能力”“有效表达情绪的能力”“区分与当前情况有关的心理反应和代表过去遗留问题的心理反应能力”“对真正需要满足的需求的觉察,而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接纳和认可而去压抑它们”。
简单的理解就是,作者不断强调的要会表达压力,要学会“负向思考”,在作者的定义下它是和所谓的积极正向思考相反的方式。我们不应该生活在自己创造的粉饰的假象生活状态下,比如回避、不谈论、不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正相反,我们应该接纳关系相处中因摩擦产生的愤怒、内疚等负面情绪,将它们表达出来。
作者在最后提出了7A策略来应对不能正视压力的问题,它们分别是:
1.接纳:不加评判地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感受并照顾它)。
2.觉察:以失语症患者能够觉察到语言背后的真实信息为例子,阐述不同的情绪驱动不同的语言形式,要训练自己觉察语言背后的情绪能力。
3.愤怒:表达愤怒的生理压力比压抑愤怒的生理压力小,体验健康的愤怒,区别焦虑的表现和愤怒的表现的不同。读到这一章才明白了作者所说的压抑愤怒是什么,是焦虑和恐惧,而表达愤怒不是我理解的“发脾气方式的表达”,那叫释放,是防御,防御会阻断体验健康愤怒的可能性,我做得不够,没有意识到还有健康的愤怒一说。
4.自主性:边界没有建立就会失去自主性。
5.依恋:亲密关系中的信任和心的交付。
6.坚定:不是执拗,是建立在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基础上的认可自己存在的意义。
7.肯定:认识自我价值的两个维度:创造性价值和肯定世界本身。
在我看来身体的问题归因到情绪的问题的观点并不新鲜,甚至说已经非常深入人心了。虽然对于情绪问题会造成身体问题这个观点我是很赞同的,但是读到书的最后,我对作者的论证方式是有疑虑的。第一个问题: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的数据采集有偏差,或者说证据是不足的;第二个问题:观点重复表达在每一章,同样的问题换一种强解释方式、同样的原理采用不同的角度、案例均匀分布在不同章节,拉拉杂杂地写了十八章的文字,稍显啰唆。但依旧感恩能和读书会伙伴们共读这本书,并对每一章都认真做了记录,否则会读不下去的。
子辰(摘录):
压力下的人们不太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情绪,人们的争吵变得更像是博弈,没有人在意对错,好像只为赢得胜利。还有一些人长期忍受不良情绪,说不出情绪,无法寻求或接受他人的帮助,长期排斥所谓的负面感受。当疾病到来时,其实也是提醒你该多为自己想想了。
读这本书同时也让我想起了《非暴力沟通》里的内容,我们需要反复练习,练习就事论事,练习表达情绪,合理地提出需求。
情绪对身体的影响,表明了一种整体观,就像中医所说的精、气、神,疾病已经不单单是疾病本身,而是与我们的整体有着紧密的联系。它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过往那些自己觉得的不公平,或者过于付出是否有意义。所以我觉得,人生不要再以取悦他人为目的,而不考虑自己付出的代价。做事情前也可以问问自己,什么能让我快乐?这是我想做的吗?
滕艳(摘录):
作者马泰博士将最新的关于身心联系的科学知识与真实病例有机结合,深度剖析了心理压力、情绪和健康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书中,一名只有24岁的硬化病患者,她曾和比自己大9岁的艺术家男友居住在北极的一个原住民小村落里。虽然这位艺术家情绪不稳定,且不懂怜香惜玉,但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女孩儿还是坚持了几年,直到男友甩了她。这个女孩儿小时候就对母亲的认可有着强烈渴求,尽可能满足母亲的要求。她自己说“我是一个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小女孩。这意味着为了得到认可而无视自己的欲望或需求”。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心疼,并反思作为母亲,我们是不是应该只给孩子提供一些指引意见,而不是操控他们的人生,更不要要求他们成为我们眼中的“好孩子” ……
书里列举的病例虽然都已经演变成了现实,但作者写这本书一定希望更多的人能把疾病防范于未然,希望每个人能更好地照顾自己而不是一味迎合他人,能勇敢地说“不”,在必要时表达自己的愤怒,而不是等身体替我们呐喊。当我们能感受并有效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我们的身体健康将极大受益。
Sophia(摘录):
致病压力的堆积可追溯到幼年儿童时期,少年不是不识愁滋味,而是不愿去识愁滋味。生存是人的第一需求,小孩子为了生存不得不对养育关系掩盖情绪,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对其影响是终身的。好的家风不仅能助力后代发展,还能保护后代平安健康。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人与人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家庭、工作、朋友、婚姻、亲密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压力会持续堆积,总有一天要么在压力中死亡,要么在压力中爆发。压力在爆发过程中,还会波及身边的亲人,导致亲人发生疾病。最好的保健方式是预防疾病,上医治未病,但现在很少有医生能身心同治,所以说最好的医生其实是自己。
张俊(摘录):
就像“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一样,这本书告诉读者“没有无缘无故的疾病”。
前两年生日的一个愿望:“从此学会爱自己,首先就是不生气。不要被任何人任何事左右情绪。”愿是许了,但做到很难。这本书又是一次唤醒,切合愿望,更重要的是,有科学依据的支撑,有案例的说服。学会爱自己从关注自己开始,包括身体和心理,情绪。如果觉得不爽,追溯下让自己不爽的原因,然后尽可能尽快地去改变……这本书告诉我们“情绪会影响我们了解自己的内部状态”。
书中列举的案例,得了疾病的人,都可以追溯他们生病的原因,有童年经历、伤害,也有成年后的情绪影响,生活工作压力……看完这些案例,也许能重新认识自己,然后试着改变一些对我们身体有伤害的情绪和习惯。
《身体会替你说不》有严谨的科学依据和对待生命的态度,专业术语很多,案例也很多,最初读来有些晦涩,但干货很多,随便翻到某一页某一章,都会获益颇多。读不懂专业术语没关系,如果我们读懂了如何爱自己,如何爱他人……这就足够了。
△ 生命科学读书会活动现场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