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他叫张志和,中唐极具传奇色彩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猛人。

李白曾在诗中写“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但是他自己并没有做到,“安史之乱”后,李白就入了永王璘幕府,因“附逆之罪”入狱,差点被砍了脑袋。

但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张志和,却能够激流勇退。

就在李白入狱的同时,张志和正在崛起,玄宗避蜀以后,张志和随太子李亨去了灵武,并辅佐他登基,随后封左金吾卫大将军,正三品。

而此时的张志和,年仅24岁。

他大胆启用了回纥兵,自己带兵作战,大败安禄山,将安禄山逼退至河上,为平乱的彻底胜利打下了基础。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张志和与李白、杜甫一样,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

想李白、杜甫一生郁郁不志,求了一辈子官都没能如愿,他们也赶上了安史之乱,如果他们有张志和一半的本事,也不会晚年困苦潦倒,只能空叹报国无门。

下面我们就详细讲解一下猛人张志和的人生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张志和原名张龟龄,名字不算好听,却有来由。传闻他母亲妊娠前曾梦见了一个仙人,献灵龟让她吞服,所以取名“龟龄”,有长寿之意。

据史书记载,张志和很小的时候就显露了过人的天分,3岁能读书,6岁能赋诗,7岁的时候他父亲带他去翰林院游玩,翰林院众学士纷纷与其对题,都难不倒小龟龄。

后来,唐玄宗李隆基也听说的这件事,就亲自出题考他,而小龟龄淡定自若,对答如流,所以李隆基就将他留在了翰林院重点培养。

不仅如此,李隆基还让他陪太子李亨伴读,李亨很喜欢这个小伙伴,就赐名“志合”,取志同道合之意。由此可见,李亨和张志和的关系非同寻常。

19岁那年,张志和中进士,留任翰林院,次年回家省亲的途中,张志和遇见了一帮匪人劫路,于是张志和就跟县衙借了几个兵,轻轻松松将这帮匪徒给收拾了。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是他不知道猛人张志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张志和22岁时,转官杭州刺史,当时当地有个叫张保的恶霸,气焰嚣张,无人敢惹。

刚到任,张志和就听说了这个人,于是亲自带人铲除了这个恶霸,此事被百姓们津津乐道。

不久后,安禄山就反了,张志和因供奉东宫,所以并没有随玄宗避蜀,反而与李亨转战灵武,与安禄山一战成名。

天下稍微太平点后,李亨因答应回纥兵许多苛刻的条件,因此张志和开始上书反对,但每次都被李亨驳回。

所以,此时的张志和就有了辞官归隐之心,因为他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打算功成身退。

适逢张志和丧父,于是他正式提出了致仕,李亨不允,张志和就不停上表,最终李亨无奈,只得放归。离开长安前,李亨亲自相送,赐给了他许多银两,还将渔童、樵青两位童男童女赠给了他。

从那以后,张志和便开始游历山河,带着渔童、樵青一起浪迹江湖,后在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并自号“烟波钓徒”。

我们今天要讲的这首诗,就是作于此间。一起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诗文大意可解为:

西塞山前有成群的白鹭在自由飞翔,三月桃花盛开,有风吹过,花瓣纷纷落入江中,引得肥美的鳜鱼追逐嬉戏。

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绿色的蓑衣,正悠闲地坐在舟中垂钓,面对此情此景,就算刮再大的风,下再大的雨,他也不愿意归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张志和这首诗,透着闲适和安逸,风景优美可入画卷。

他辞官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居于舟中,以垂钓为乐,日子过得很逍遥。颜真卿曾邀请他一起在莺脰湖上聚饮,当时有很多知名的文士在,张志和酒到酣处,就翩翩起舞,不幸坠入湖中溺亡,终年42岁。

也有传闻说,张志和当时是站在鹤背上起舞,后驾鹤而去,得道飞升。如果真是这样,自然是一件好事,否则42岁确实很可惜。

莺脰湖为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湖中有一个小岛,名平波台,时有船只经过,都会登台上香,著名的“平湖秋月”之景就是指此湖。

张志和长逝于此,也算是得其所愿,从江湖中来,再从江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