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儿科护理 (转载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请联系小编微信号:yyxxzz520,我们将及时更正、 删除,谢谢!)(转载已获授权)
案例回顾
一个窒息复苏后的早产儿,医嘱开具肝肾功、电解质、心肌酶、动脉血气等抽血项目,如果按常规的话,需要抽一次动脉血,一次静脉血。
护士为减少连续穿刺给患儿带来的不良刺激,决定经桡动脉穿刺抽血。但穿刺过程并不顺利,来回探了几次才见回血,抽够所需血量后,她立即拿 1 ml 注射器从肝素管中抽出一部分血用以进行血气分析。
结果出来后医生质疑是静脉血,护士却坚持是动脉血,两人为此争论了好久。医生的理由是检测结果氧分压低、氧饱和度低,而患儿心电监测显示经皮血氧饱和度为 93%,两者相差较大,故怀疑是静脉血。
护士辩解是在桡动脉波动感最强的部位进针,抽出的血液颜色也是鲜红的,出现这样的结果她也很纳闷。
一周后,又收治了一名先天性肠梗阻患儿,这名患儿在分娩过程中心跳呼吸骤停;复苏后转入,在抽血化验时,另一名护士同样运用上述抽血方法,也发生了相似的结果。
两名患儿,同样是复苏后,同样抽的桡动脉血,为什么会这样呢?下面来一探究竟。
如何区分静脉血与动脉血?
第一招:看颜色
都知道动脉血含氧量高,其颜色比静脉血鲜红,因此可以用血液鲜红的程度判断是否为动脉血,是真的吗?
看着四个图片,确实按照左到右的顺序,颜色越来越鲜亮,那么以什么标准去判断哪个是动脉血呢?鲜亮到什么程度才是动脉血呢?当病人严重缺氧时动脉血颜色也较深,这个加深到什么程度可以判断为静脉血呢?对于颜色而言,当出现颜色异常深的时候需要警示自己是否出现静脉血的可能。
第二招:监测血氧饱和度
危重病人一般都有心电监测和无创氧饱和度监测(SPO2 ),记录抽血气时的无创氧饱和度数值,再与血气检验结果中的血氧饱和度相比较,相差 5% 以内的视为所抽血为动脉血。
第三招:看数值------PaO2和SaO2
正常人的动脉血 PaO2 在 80 ~ 100 mmHg 之间,SaO2 > 95%;正常人的静脉血 PvO2 在 40 mmHg 左右,SvO2 在 75% 左右。当出现PaO2小于某一个值(如60MMhg)或SaO2小于某一个值(如85)则提示该标本可能为静脉血。
回顾采血过程
这两个患儿,护士均选择了桡动脉,一名护士定位在第二腕横纹处触摸桡动脉搏动,以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
另一名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 1 厘米,再向肘部方向移动 0.5 厘米,两线交点连线上动脉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
经艾伦试验判断侧支循环正常后,消毒皮肤待干,持一次性采血针以 15~30°的角度刺入皮肤,见回血后连接肝素采血管,抽够所需血量后,用肝素钠浸润过的普通 1 ml 注射器抽吸血液进行血气分析。
标本中混有气体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当医生质疑为静脉血时,我的第一反应是标本中混有气体影响了检测结果。一次性采血针管腔容积约 0.4~0.6 ml,抽血时这部分气体进入血标本中,导致标本中混有空气。
另一个原因是用注射器从采血管中抽吸血液时也可因抽吸不当产生部分空气,标本中混有空气,从而影响检测结果。
研究表明气泡体积即便只占标本体积的 0.5%~1% 也可能引起 PaO2 结果明显偏差。
因此,应尽可能地减少标本中的气体。如果必须采血一次性采血针采集动脉血时,具体方法为: 动脉穿刺成功,待血液流入肝素采血管后,再重新取一肝素采血管,采集足量标本后再将血液抽出,充分排气后立即送检。
采血中注意事项
1. 采集动脉血气标本要用动脉血气采血器,先将动脉采血针栓拉回1.6ml处。
2. 根据患者病情取舒适卧位,手掌向上伸展手臂,腕部外展30度紧绷,手指放松,必要时可以使用毛巾卷或者小枕头帮助腕部保持过伸和定位。
3. 操作者站位:因动脉血是离心血,采血时应确保针尖斜面向上朝向病人心脏方向,利于血液进入动脉采血针内。为保证针尖向心,采集患者左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左侧肢体内侧。采集患者右上肢时,操作者应站在患者右侧肢体外侧(简称:左内右外)。
4. 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定位桡动脉搏动最强处
5. 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和操作者食指和中指,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应为5cm以上。
6. 以斜刺或直刺方法进行动脉穿刺,见回血后固定针头,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针管至1.6ml位置后拔针。
7. 拔针后局部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按压穿刺部位3-5分钟,股动脉按压10-15分钟,松开后立即检查穿刺部位,如未能止血需重复此步骤至完全止血。
采血后注意事项
1. 采血成功后,在按压止血的同时立即单手回套针帽,防止针刺伤,防止动脉血气标本和空气接触影响结果。
2. 观察标本中有无气泡,如有气泡立即排除。
3. 将封闭后的利器部分单手弃至利器盒,换上安全帽。
4. 封闭标本后,在第一时间完成轻柔完成抗凝动作,即把标本垂直颠倒5次,平行揉搓5秒钟以上,保证标本充分抗凝。
标本及时送检
标本采集后,若不能及时送检,血标本离体后, 细胞仍在持续进行代谢, 消耗葡萄糖及 O2, 排出 CO2 或乳酸, 造成检测结果中 pH、PO2 偏低, PCO2 和乳酸偏高,影响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
为避免细胞代谢造成的错误检测结果, 采血后应立即送检, 并在 30 分钟内完成检测; 如进行乳酸检测, 须在 15 分钟内完成检测。如果无法在采血后 30 分钟内完成检测, 应将血标本在 0~4℃ 低温保存, 且避免标本与冰直接接触, 以免导致溶血。
采血小tips
1. 送检时请在送检单上注明患者采血时间,用氧方式,用氧浓度,体温等情况。
2. 采血过程中或充盈不足时严禁拉动针栓,以免产生气泡。
3. 采血位置:如采血部位有输液,就可能发生溶血及稀释,导致K+升高,Na+降低。如误采静脉血,不能正确反映动脉血气状况。正常情况下,静脉血与动脉血PH值差别无异。但当机体患者病时,各种代谢均有不同程度障碍,此时动脉与静脉的PH值有明显差异。
4. 确认为动脉血方可送检,如怀疑为静脉血应重采标本。
5. 采血量及肝素浓度:肝素浓度是确保动脉血气值正确的核心。肝素过量,可造成稀释性误差,使PH值、PaO2偏低,PCO2值偏高,出现假性低碳酸血症。肝素过少,起不到抗凝作用。国际生化联合会(IFCC)推荐动脉血气中肝素的最终浓度为50u/ml。
6. 尽量采集血量为1.6ml,以保证最佳抗凝效果
7. 气泡:因气泡会影响血气的PH值、PaCO2、PO2的检测结果,特别是PaO2值。理想的动脉血气标本其空气气泡低于5%。
8. 标本混匀程度:与其他标本一样,不充分混匀会增加凝血的发生,从而影响血色素和红细胞压积结果的准确性。
9.如采集过程不顺利,应考虑重新采集标本。
有件事麻烦您:
微信规则有变
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将“护视”公众号设为“星标”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