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热点冲突此起彼伏。俄乌冲突的硝烟尚未散尽,巴以冲突又再度升级,红海局势也如绷紧的弦,一触即发。在这些战火纷飞的地区,百姓流离失所,经济濒临崩溃,社会秩序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部分国家内部同样矛盾丛生,政治极化、社会撕裂、种族冲突,问题层出不穷。就如美国,党派之间的争斗几乎让政府停摆成了家常便饭,街头抗议、暴力冲突也时有发生,民众生活在不安与焦虑之中。

然而,在这一片混乱嘈杂之中,却总有一些国家宛如定海神针,在惊涛骇浪中稳如磐石。它们不被外界的动荡所干扰,有条不紊地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前行。这背后的关键,就在于 “战略定力”。

这四个字,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大智慧,是一个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谋求长远发展的核心力量。但要真正拥有它,绝非易事,全球能称得上具备战略定力的国家,掰着指头数,也不过寥寥。

01

战略定力:国家发展的 “压舱石”

战略定力,绝非简单的按兵不动,它是一个国家基于长远发展目标,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局势、纷繁复杂的国内矛盾交织下,坚守自身核心利益,稳定推行既定政策的强大能力。这种定力,源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对国家实力与定位的精准判断,以及对未来蓝图的清晰擘画。

拥有战略定力,意味着在面对外部军事威胁、经济制裁、舆论抹黑时,不被恐惧和愤怒冲昏头脑,能够冷静分析利弊,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略收益;意味着在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各种利益集团博弈、社会矛盾凸显之际,不被短期的阵痛和局部的困境所牵绊,坚定地朝着提升综合国力、增进民生福祉的方向稳步迈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远了看,二战期间,苏联在纳粹德国的闪电战突袭下,初期虽遭受重创,但凭借深厚的战略定力,迅速调整战略,将工业设施东迁,源源不断地生产军备物资,最终在冰天雪地的斯大林格勒扭转战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近一点来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大有赶超美国之势,美国却并未慌乱,利用自身在科技研发、金融体系等领域的深厚底蕴,精准打击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同时推动国内的产业升级,巩固了全球霸主地位。这些都是大国在关键时刻凭借战略定力书写历史的经典例证。

02

谁能 “处变不惊”,谁又 “慌了手脚”

伊朗:摇摆外交的困境

先看伊朗,这个中东地区的大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令人唏嘘。一方面,伊朗有着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是波斯帝国的后裔,骨子里透着一股骄傲与坚韧;另一方面,在现代国际关系的浪潮中,却陷入了深深的战略迷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的外交政策长期以来如钟摆一般,在亲西方与反西方之间剧烈摇摆。当美国抛出所谓的 “橄榄枝”,表达出愿意谈判、放松制裁的意向时,伊朗国内的亲西方势力便开始活跃起来,试图推动政府向西方靠拢,幻想借此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体系,获取资金、技术,发展本国经济。于是,一些原本与中俄等国推进中的合作项目被搁置,外交资源也向西方倾斜。

就拿中伊合作来说,前几年双方签署了一系列涵盖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协议,本有望为伊朗的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协议签订后,伊朗方面却因内部各方势力的博弈,以及对西方态度的患得患失,导致执行进度缓慢,许多项目停滞不前。中方企业面临重重阻碍,投资计划难以顺利实施。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朗对西方的讨好往往得不到相应回报。美国在伊核问题上反复无常,一会儿退出伊核协议,重启并新增一系列严苛制裁;一会儿又假惺惺地表示愿意重回谈判桌,实则将伊朗作为地缘政治博弈的棋子,不断挤压其生存空间。欧盟在大多数时候也唯美国马首是瞻,对伊朗的制裁紧跟其后,让伊朗的经济困境雪上加霜。

而当局势突变,西方的制裁大棒再次狠狠落下,伊朗与西方关系恶化,面临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加剧时,才又匆忙转向东方,寻求中俄等国的支持与合作。比如在叙利亚问题上,当美国加大对叙利亚反政府武装的扶持力度,试图颠覆巴沙尔政权,而这一政权的倒台将直接威胁伊朗在中东的战略布局时,伊朗才急切地希望俄罗斯和中国能够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场合发声,制衡美国的霸权行径。

又如近期以色列在巴以冲突中对巴勒斯坦大打出手,伊朗虽口头强硬支持巴勒斯坦抵抗组织,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因忌惮美国和以色列的联合压力,犹豫不决,不敢全力投入,生怕彻底激怒西方,引发更严厉的报复。这种首鼠两端的做法,使得伊朗在国际上的信誉大打折扣,朋友难觅,敌人却越来越多,国家发展也在这一次次的摇摆中错失良机,陷入内忧外患的泥沼难以自拔。

俄罗斯:深陷地缘政治泥沼

再把目光投向俄罗斯,这个继承了苏联庞大遗产的国家,同样在战略定力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休克疗法让其国内经济体系濒临崩溃,卢布大幅贬值,民生凋敝。在国际上,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环境也急剧恶化,北约持续东扩,一步步蚕食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将军事防线直逼俄罗斯家门口。东欧诸国纷纷倒向西方,俄罗斯在欧洲的战略缓冲地带被大幅压缩。

面对这一困境,俄罗斯的战略选择显得颇为被动。一方面,出于对西方技术、资金的渴望,以及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幻想,俄罗斯在叶利钦时代曾极力向西方示好,试图通过妥协换取西方的接纳与援助。但西方却将俄罗斯的善意视为软弱可欺,不仅没有给予实质性帮助,反而变本加厉地进行遏制。北约不顾俄罗斯的强烈反对,持续东扩,吸纳了一大批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和东欧国家,将俄罗斯包围得密不透风。

另一方面,当与西方关系破裂,冲突加剧时,俄罗斯又不得不仓促应对。以俄乌冲突为例,这场冲突的爆发,固然有北约进一步东扩、威胁到俄罗斯国家安全底线的因素,但俄罗斯在战前的战略谋划、情报收集以及对国际舆论的引导上,都暴露出诸多不足。冲突爆发后,俄罗斯虽凭借强大的军事底蕴在战场上维持着均势,但西方世界祭出的史无前例的经济制裁,让俄罗斯经济陷入困境。能源出口受限,大量外汇储备被冻结,国内通货膨胀高企,企业面临原材料短缺、技术封锁等难题。

俄罗斯在应对制裁时,虽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如推动卢布结算令、加强与友好国家的贸易往来等,但这些举措在短期内难以完全抵消制裁带来的负面影响,国家发展战略也被迫做出大幅调整,陷入了以军事斗争为主导,经济、外交艰难支撑的被动局面,未来的走向充满不确定性。

03

战略定力 “模范生” 的秘诀

犹太人:千年智慧的传承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犹太民族堪称战略定力的典范。这个古老的民族,历经两千多年的颠沛流离,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民族特性与文化传承,如同一颗顽强的种子,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最终在中东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纷争的土地上重建家园。

犹太人的战略定力,深深植根于其独特的宗教信仰。犹太教作为维系民族精神的纽带,贯穿了他们漫长的流亡岁月。无论身处何方,遭受何种苦难,犹太人始终虔诚地遵循着教义,每周的安息日、各种宗教节日,成为他们凝聚在一起的重要时刻。在欧洲中世纪,当其他民族在战乱与动荡中迷失方向时,犹太人凭借宗教赋予的信念,在黑暗中坚守希望,默默传承着知识与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是犹太民族保持战略定力的另一大法宝。他们坚信,知识是最宝贵的财富,即便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也要倾尽全力培养子女读书学习。在东欧的犹太聚居区,简陋的学堂里传出孩子们诵读经典的声音;在纳粹德国的阴影笼罩下,秘密的犹太学校仍在艰难维持。正是这种对教育的执着,使得犹太人在科学、艺术、商业等诸多领域人才辈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启了心理学的新纪元,罗斯柴尔德家族掌控着庞大的金融帝国,这些杰出的代表无不是犹太智慧与定力的结晶。

在现代以色列的建国与发展历程中,这种战略定力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周边阿拉伯国家的敌视与包围,以色列建国之初便确立了 “科技立国、军事强国” 的战略方针。他们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在沙漠中创造出绿洲,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在军事领域,不断研发先进武器装备,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卓越的智慧和顽强的斗志,以色列在中东站稳脚跟,成为地区强国,让世界为之瞩目。

昂格鲁萨克逊人:步步为营的扩张

从英伦三岛崛起的盎格鲁 - 撒克逊人,同样以其卓越的战略定力,掌控世界历史走向长达数百年。他们的发迹史,是一部充满血腥与智谋的扩张传奇。

中世纪的欧洲,盎格鲁 - 撒克逊人逐渐在不列颠群岛站稳脚跟,通过不断融合当地部落,形成了统一的英格兰王国。随后,他们将目光投向海外,开启了波澜壮阔的殖民时代。凭借先进的航海技术和强大的海军力量,大英帝国的旗帜插遍全球,从北美到印度,从非洲到澳洲,殖民地遍布五大洲,构建起 “日不落帝国” 的庞大版图。

在这一过程中,盎格鲁 - 撒克逊人展现出了非凡的战略眼光。一方面,他们利用殖民地的资源与市场,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推动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 “大陆均势” 政策,巧妙地操控欧洲大陆各国的力量平衡,确保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崛起威胁到自身霸权。在拿破仑崛起时,英国联合欧洲各国多次组成反法同盟,遏制法国的扩张;在一战、二战期间,英国同样纵横捭阖,根据局势变化适时调整盟友关系,始终将自身利益置于首位。

二战后,随着英国国力的衰落,美国接过了盎格鲁 - 撒克逊人的霸权接力棒。美国继承了先辈们的战略智慧,在冷战中与苏联展开全球对抗。通过建立北约等军事联盟,巩固自身在欧洲的影响力;在亚洲,扶持日本、韩国等盟友,构筑对苏联、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同时,利用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掌控全球金融体系,通过经济制裁、贸易战等手段打压对手,维护自身的经济霸权。在国际事务中,美国往往采取 “胡萝卜加大棒” 的策略,威逼利诱他国服从自己的意志,确保在各个领域的主导权,延续着盎格鲁 - 撒克逊人的辉煌。

中华民族:厚积薄发的坚守

中华民族,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的古老文明,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无数风雨洗礼,战略定力早已融入民族血脉。

从古老的华夏大地起源,历经春秋战国的诸侯纷争,秦始皇一统六国,奠定了大一统的基础。此后,无论王朝如何更替,外敌如何侵扰,维护国家统一、传承华夏文明始终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战略目标。汉武帝北击匈奴,扬大汉国威于塞外;唐太宗平定四方,开创贞观之治,让华夏文化远播东亚;即便是在近代遭受列强欺凌,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至暗时刻,仁人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为的也是挽救民族危亡,复兴中华大业。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军事威胁,中国选择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广交朋友,打破外交孤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更是以惊人的战略定力,稳步推进经济建设,对内搞活、对外开放,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现代化目标迈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抓住全球化机遇,迅速崛起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贸易大国,却又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盲目跟风,不搞军备竞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出大国担当与战略智慧。

04

战略定力 “修炼手册”

通过这些鲜明的案例对比,不难看出,战略定力并非某些国家的 “专利”,但要真正修炼成功,却需要从多方面下苦功夫。

对于立志提升战略定力的国家而言,首要任务是立足本国国情,深入剖析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资源禀赋、地缘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精准锚定长远发展目标。既不能盲目跟风,照搬他国模式,陷入 “水土不服” 的困境;也不能好高骛远,设定不切实际的目标,导致资源错配、发展失衡。

稳定且连贯的政策体系是战略定力的外在保障。政策如船舵,引领国家发展航向,一旦频繁变动,必然让民众与企业无所适从,国家发展也将在摇摆中错失良机。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充分考虑政策的短期影响与长期效应,确保前后衔接、环环相扣,为国家发展营造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人才,尤其是战略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堪称核心要素。他们是国家在惊涛骇浪中破浪前行的 “领航员”,具备深邃的战略眼光、敏锐的洞察力与果敢的决策力。国家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基础教育的启蒙到高等教育的专业深造,再到实践领域的锤炼打磨,源源不断地为国家战略实施输送新鲜血液。

而民众的团结一心,则是战略定力的深厚根基。当全体国民对国家发展目标形成高度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便能汇聚起磅礴伟力,抵御一切外部冲击。在困难时刻,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在发展阶段,携手奋进、砥砺前行,以强大的凝聚力为国家战略定力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05

以定力迎未来,于变局中开新局

当今世界,局势瞬息万变,战略定力已然成为区分各国发展高下的关键标尺。真正拥有战略定力的国家,能在狂风暴雨中稳健前行,突破重重困境,向着光明未来大步迈进;而那些缺乏定力者,则往往在动荡中迷失方向,陷入泥沼难以自拔,徒留满心懊悔与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伊朗与俄罗斯的曲折经历犹如声声警钟,振聋发聩,深刻警示着各国:战略定力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必备品质。它不是空中楼阁般的虚幻概念,而是深深扎根于对自身精准认知、对目标执着坚守、对策略灵活运用的坚实土壤之中。

展望未来,全球各国当以前车为鉴,深入反思自身战略布局,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历史的智慧宝库中汲取养分,从他国的成败得失中总结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培育与锤炼自身的战略定力。如此,方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站稳脚跟,为全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携手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