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500亿就能搞出属于中国的芯片吗?著名北大教授用辞职赴美的真实经历告诫世人:只要一天不整顿中国学术界,不论投多少经费,中国永远做不出属于自己的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北大教授许晨阳接到母校恩师的电话邀请:“走出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回来,你现在是时候斟酌下一步了。”

许晨阳听出恩师的“召回”之意,很快向自己任职的麻省理工学院递交辞职申请,选择回归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的怀抱。

不料,许晨阳带着满腔热忱回国,现实却给了他致命一击。在北大任职的6年时光,几乎消磨掉许晨阳对数学的所有热情。最后关头,许晨阳无奈向北大递交了辞职申请,选择回美国继续静心做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采访时问及背后的原因,许晨阳袒露内心的真正想法,结果竟揭露出了我国学术界最匪夷所思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句箴言

第一句:学风不正,人人追名逐利,学术研究已经被弃为末流。

一位南师大的教授曾发帖控诉:劳务合同一签8年、每月工资到手只有6千,因为违约金高达百万,又不能轻易请辞。更恐怖的是,一旦论文数量考核不达标,居然需要退还学校发放的全部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饭店端盘子的服务员尚且可以保证工资是正数,但身为南师大的教授却不能。中国学术界学风严重歪斜,比如近些年导师压榨、窃取学生的劳动成果、研究生为了留校不择手段发表数十篇顶刊等。

所有人挤破头考取的高学历证书,只用作人才们结交权贵的通行证,他们通过自己的专业在商业上大放异彩,赚个盆满钵满;反倒是真正从事国家提倡学术研究方向的人才,得不到和付出同等的待遇福利。

高校无视劳动法,人才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考核指标又高到离谱,“水论文”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国家需要人才,但人才也需要吃五谷杂粮。为此他们抛弃自由和灵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天赋异禀更难的,是顺利的兑现天赋。任何能做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一定具备不同程度的天赋,除了这点得天独厚,他们还需要在同一个实验过程中,进行无数次的打乱重组,去寻找未被世界定义的发明。

学术研究最重要的就是沉下心,但现在中国学术界的大环境浮躁,人才被处处裹挟,许晨阳作为其中翘楚,自然也受到不少阻碍。许晨阳回国之后发现,研究成果严重拖慢,研究节奏被打乱,心很难沉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让人回天无力的学术界乱象,正是导致北大教授许晨阳重返美国的根本原因之一。任由这种不公发展下去,只会让更多年轻人才寒心。从而在逼仄的环境中,把“水论文”的不齿行径发扬光大。

第二句:论资排辈现象之严重,青年科学家不被重视,评职称遥遥无期,进而导致对学术界的失望。

事实上,我国每年在科研经费方面都不含糊,仅拨给清北两所高校就高达上百亿人民币。乍一听数目非常可观,但放在“烧钱”的学术研究上,扶持力度其实要做到取之不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界论资排辈的现象也很严重,下发科研经费时经常会绕一个圈,最后传送到科研小组成员身上时,已经是层层克扣。在如此层层规章制度下,科研人员根本不知道是哪一层领导动了手脚。

青年科学家大多是小镇做题家,领导们却是院士们裙带关系介绍进门,没有资本和人脉且贫穷的他们,要如何挑战负责制定规则的所有上级?

任何行业都存在“走后门”,学术圈更甚。多少真正有天赋和实力的科研人员被埋没,评职称时被某个院士的亲戚顶替。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人情世故”积重难返,这不只是学术界的悲哀,任何行业都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在互联网爆火的“邋遢学霸韦神”,所有人都在夸北大给了这样一个社恐型人才任教的机会,但谁又知道韦神从小参加的任何数学相关的竞赛都是金奖,他的待遇本就值得和正常的任教老师一样。

倒是北大除了在韦神北大留校的第二年将其聘为北京大学助理教授,至今没有再晋升过一次,不过是韦神不争不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典型的还有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科学家,她以身试药、抛弃自由、一辈子专注科研领域,研究出划时代的发明“青蒿素”,在国际上获得“诺贝尔奖”的认可,结果在中国却评不上中科院院士,消息传到国际上,中科院的“门槛”成了所有人的笑谈。

北大教授许晨阳算是和“韦神”齐名,同样也是数学领域的绝顶天才,在北大工作6年的时间,陆续发表数十篇有关论文,但两次的院士申请全都不予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晨阳看透了中国学术圈这潭浑水后,不再抱期望,最终做出返美继续科研的成果并不稀奇。

包括备受争议的女科学家颜宁,在国际上都有一席位的她,在中国也接连两次进不去中科院的院士门槛,其同样辞去清华的名誉教授职位赴美做研究。

美国在国际舆论这场战局上,虽然有上不了台面的种种不堪,虽然会使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不得不承认,对于各个国家的人才,美国从来是以实力为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句:研究成果、发表论文造假严重。

2003年,时任上海交通大学的电子学院院长陈进自毁前程,竟然仗着国人比较少接触电子设备的信息差,偷进一批美国的芯片,联系熟悉的厂家进行再加工,把芯片表面生产商的标志用特殊手法覆盖,一记“偷天换日”,变装成“属于中国的汉芯一号”。

陈进的这一“伟大发明”,直接把自己从电子学院院长,送进了上海精英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彼时国家对科技创新领域大力扶持,大手一挥拨出上亿研究经费,上海交通大学与有荣焉,把学校能争取到的光环都加持在陈进身上。这种现象持续到2004年,华为海思横空出世,芯片市场开始激烈的追逐竞争。

一直到2006年,清华大学出现一位无名英雄,在水木清华论坛匿名发布一篇《汉芯黑幕》,文笔之辛辣,把陈进关于汉芯一号弄虚作假的细节尽数披露。自此,陈进偷来的优待戛然而止,同时期,他利用国家和母校创办的科技创新公司跌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可悲的是其处理结果,上海交通大学仅公布了对其院长职位的撤销决定,对于陈进最终的归宿,并未进行更多的解释。此案涉及国家科研经费的流失,尤其芯片的源头还是美国,闹大对中国脸面并没什么好处。

学术界的风气败坏,在文化水平有限的娱乐圈更为常见。前有“未闻知网”的“天临元年”,后有“托关系”人为修改的“应届生”身份,桩桩件件都让人觉得滑稽,学术不该被如此玷污。

一系列事件都在实锤中国的学术圈既腐朽顽固,又是个论资排辈的大杂烩,他们不仅毫无生机,而且在各种层面打压中国的新生代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晨阳辞去北大教授、去美国前的这三句直言,第一次让国人意识到了人才流失的深层原因。为什么有些人一去美国不复返,网友骂战中的“忘恩负义”,或许是被中国整个学术圈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大天才

1981年的许晨阳出生在重庆,他从小学就对数字表露出兴趣,得益于父母都是教师,许晨阳早期的数学得到最及时的启蒙,高中时考进四川省数学代表队,并斩获金牌,从此开启传奇的数学生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晨阳18岁凭数学竞赛保送北大,5年获得北大硕士学位(3年修完本科),由于在数学领域的傲人天赋,许晨阳并未把自己局限在北大,紧接着他又飞去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读博士、博士后。

在国外读书期间,许晨阳也没放弃做研究,原本只是为了培养动手能力,结果顺手拿了两个国际大奖荣誉,分别是拉马努金奖和庞加莱讲座教席的授予。

时间来到2018年,麻省理工向从自己学校走出的博士后许晨阳,又抛出橄榄枝,盛情邀请他回学校任教数学系教师。当时许晨阳喜欢在美国的学术氛围,没多想就接受了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没想到在美国工作还不到一年,就接到北大院士亲自打来的电话,话里话外提醒他不应忘本。许晨阳离家时就被父母教育过要报效祖国,只要祖国有需要召唤你,不管何时何地,都应该及时回归。

或许是因为胸中那一股家国大义,归家回国的愿望强烈迸发,许晨阳毅然向麻省理工递交辞呈,一头扎进祖国的“温暖怀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的确,许晨阳回国之后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但许晨阳对镜头不感兴趣,他更关注实验室的构造设施,看到和美国相差无几,他终于放了心。许晨阳以为这就是需要关注的全部,完全没有意识自己还要去例行拜访各个部门的“老顽固们”。

许晨阳把热情灌注在教学事业上,把专注放在研究方向上,至于自己的爱人,许晨阳认为出去旅游既浪费时间又毫无意义,所以他从不花时间和妻子出去游玩。

许晨阳像是一个苦行僧,通过6年时间把中国数学带到新高度,他个人也拿奖无数,被提名为北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的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大家以为他会在学术圈、或是北大授业教师的岗位上鞠躬尽瘁时,许晨阳突然对外宣布重新返回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圈应该“连根拔起”

当年隔壁校友女科学家颜宁走的时候一路骂名,但许晨阳出走美国时,却收获了赞赏!人人都在感慨许晨阳,应该早点把中国学术圈的龌龊、臭虫早点公之于众,或许我们还能多挽留一些属于中国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躁学风”、“论资排辈”、“造假严重”三个目前学术界根深蒂固的问题,许晨阳用自己的被迫离开向世人敲响警钟,想要留住人才,只能给学术圈来个大地震,将所有“老树”连根拔起!

在中国学术圈盛行一种默认的抄袭手段,一个导师手下的实验室有二三十个研究生,导师没有精力带完,就分给关系好的年轻老师、或者导师合作企业的技术员带,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公司里尚未转正的本科毕业生,竟然负责指导搞学术的研究生。

诡异的教学模式直接造成学生没有真才实学,论文写的参差不齐,到截止期限不得已进行暗箱操作——买论文,导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底线一放再放,最终论文成功过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诸如此类,比比皆是,学术界的整体风气已经严重歪斜,如何整顿,如何把许晨阳和颜宁这类优秀的人才留下来,是我国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

近些年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也做出有效应对,比如提升精英人才的社会福利和薪资待遇,包括在体制内的晋升渠道,也都提出具体的政策;包括在科研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吸引精英人才回归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许晨阳表示:“近期会专注于在美国继续做研究,未来祖国需要时,我会义无反顾的提供帮助。”值得一提的是,许晨阳去到美国麻省理工后,本想像之前边教学边研究的生活模式,结果普林斯顿又向他抛出更优厚的橄榄枝,现在许晨阳已经跳槽,专注做科研领域了。

拥有真材实料的精英,只会踏足更优越的平台。我国一天不彻整学术界的臭虫,不管现在的应对政策招揽回多少人才,未来也势必重蹈覆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晨阳的辞职赴美应该使所有掌权者深思,真正想出一条根治学术界的政策来。大环境改变并非一朝一夕,我们静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