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全管理创新指南

(四)

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坚守文物安全红线、底线、生命线,必须始终把文物安全摆在首位。文物安全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内容复杂,标准要求高。应当积极应对,不断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文物安全形势的需要。江苏省四方文物研究院在充分调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将定期发布《文物安全管理创新指南》,旨在引导和启发基层更好地开展文物安全管理工作。

应当开展田野文物安全防范智能预警技术及设备研究

自全国第四次集中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侦破各类文物犯罪案件2704起,打掉文物犯罪团伙58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5368名,其中公安部A级通缉令逃犯22名,追缴各类文物6.1万件。破获案件数、抓获犯罪嫌疑人数和追缴文物数均超过此前三次专项行动的总和,不得不将专项行动再延长一年。面对如此严峻的田野文物安全形势,除了加强基层日常安全巡查外,还有必要开展田野文物安全防范智能预警技术及设备研究,以辅助基层保护好田野文物。

当前田野文物技术防范上还存在着:对田野安防特点缺乏研究,套用博物馆防范手段;入侵探测手段单一,缺少综合智能分析;要么不报警,要么误报警,安防设施形同虚设文物仍然被盗;不能预警预告及时阻止安全案件的发生;投资大运维成本高,安得起用不起等主要痛点。同时,还存在着:预报的准确率实现比较难;大遗址、古墓葬群面积大防范难度大;在高大密集的树林、较高植物田地内的文物防范手段有限;智能预警AI综合分析比对模型建立有难度;供电、立杆和信号传输施工工程量大等田野技术防范的诸多难点。

通过研究要努力实现:全新设计,纵深防护。要更新博物馆安防设计的理念,针对田野安防的特点,从周界到核心区的防范,将被动防范为主动预警,力争及时阻止文物被盗、被毁案件的发生。多种多重,智慧预警。入侵探测多手段,防止单一设施损毁后造成探测空白;多重防范早预判,从盗墓踩点、入侵周界到进入核心区并有盗掘实际动作,层层设防及早预判;综合智慧准确告警,系统相互印证大数据智能分析准确报警。安全稳定,运维无忧。尽量与相关的国有大型企业合作,确保信号收集、传输、存储都符合政府信息保密要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大大降低文物保护单位的前期建设投入;还可建议专线保障有效减少运维费用,且国企本地化服务具有及时有效、规范使用经费廉政风险低等特点。

(文安院发布)

(未完待续)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场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安全,社会参与,人人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