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现场④丨塔克拉玛干"锁边"后 治沙仍在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重返现场④丨塔克拉玛干"锁边"后 治沙仍在路上

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块缺口拼图的填补完成,环绕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全长3046公里的阻沙防护带实现全面"锁边"合龙,数十万人以近半个世纪的执着,把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围了起来。锁边合龙之后,当地的治沙工作还有哪些新动作?岁末年初,东方卫视记者又回到了刚完成锁边任务的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

10岁女孩依丽米努尔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长大,打小就对沙尘暴印象深刻。她说,以前一来风就有沙尘暴,全部地方会变得很脏,不容易打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依丽米努尔所在的叶城县洛克乡,距离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近距离不到四公里。风沙影响生活,破坏生产,“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曾是这里最真实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城县面积3.1万平方公里,其中绿洲面积只有约734平方公里,在总面积里占比不到四十分之一,让沙漠多点绿是叶城人的梦想。依丽米努尔自记事起就看到,一到农闲时间,父母就带上铁锹、树苗和草籽,一头扎进沙漠之中。依丽米努的父亲买买提•亚吾提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为了治理沙漠,今年自己也积极主动参与了防沙治沙的工程。

买买提口中的防沙治沙工程,指的是就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空白区锁边工程。依托于1978年启动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截至2023年底,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形成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不过,仍有285公里的空白区,涉及新疆三个地州的6个县,并且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中央部署下,一场沙漠边缘阻击战随即展开,其中,叶城县要完成的任务是24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流动沙丘面积达到25.8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六分之一个新疆。沙漠的年最高风力达8级以上,年均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500至3400毫米。面积大、风力高、极度干旱,在这里治沙的难度之高可想而知。而在沙丘上设置沙障,能够有效的让被风吹动的沙尘安静下来,为了达到这一效果,一种被当地人成为草方格的治沙技术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草方格是工程治沙的一种主要方式,被国外称为“中国魔方”,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丘上扎设出方格状的沙障。从空中俯瞰,铺好的草方格犹如一张张金色大网,缚住了流动的沙丘。在这一创新方法助力下,叶城县仅花了10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4公里的锁边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城县气象局副局长王晓霞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建设草方格能够增加地表的粗糙度,降低风速,阻止沙尘和沙漠的流动,从而降低沙尘天数。2023年,叶城县沙尘总天数是107天,2024年降至87天。

2024年11月28日,随着最后一块空白区被栽上树苗,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阻沙防护带正式宣告锁边合龙,构筑起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不过,相比防护林等防风治沙技术,草方格使用寿命较短,在叶城,用于巩固锁边成效的防护林工程仍在进行中。叶城县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站站长燕文朋表示,草方格的区域在五到六年期间,阻挡地表风沙流动。第二道防线是一条约100米宽的基干林带,现在正在施工。2025年3月份防护林带基本就可以建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8岁的马木提几乎每天都会来到位于江格勒斯乡的20万亩生态林基地巡查。林里野生动物频繁出没,爱啃食有效树苗,护林员们每天都要用铁丝网将树苗护住。2015年起,叶城县规划打造20万亩防风固沙林,马木提负责生态林基地的种植养护,一干就是八年。在马木提和300多名护林员共同努力下,南北长16公里、东西宽6.8公里的生态林带拔地而起,并且全部实现滴灌灌溉,300多万棵杨树、沙枣等树木成活率达95%以上。

防沙治沙不仅是生态任务,还是惠及民生的经济工程。现在,叶城防护经济林带里,已经种上了核桃、开心果、枸杞、苹果等特色林果,在整个新疆沙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184.5万亩,沙产业年产值达43.7亿元,实现了治沙与致富的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迎着冬日暖阳,买买提带着依丽米努尔来到他们十年前种下的白杨林。曾经的荒漠如今早已生机勃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父母曾经奋战的地方,依丽米努尔也许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每年三四月和九月时,都想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种树,把沙尘赶走。

编辑: 张之懿

责编: 李荣康